高句麗中央行政機制的演變
本文關鍵詞:高句麗中央行政機制的演變
更多相關文章: 中央行政機制 貴族議會制 諸加評議會 五官會議 高句麗
【摘要】:中央行政機制是高句麗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到高句麗政權能否對整個王國實施有效統治,因而受到高句麗政權極大重視。大體而言,高句麗中央行政機制經歷了早期的諸加評議會、中期的貴族會議制和后期的"五官會議",從這一機制的發(fā)展變化中可以看出高句麗貴族權力的發(fā)展與演變,并可以了解到在整個高句麗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貴族權力始終在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對高句麗歷史的發(fā)展軌跡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者單位】: 吉林省社科院高句麗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附屬高中;
【分類號】:D691;K289
【正文快照】: 高句麗是吸允著中原文化的營養(yǎng)成長起來的,它在方方面面都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其政治制度也不例外,但其中央行政機制卻頗具獨特性,這一問題的研究對于深入了解高句麗歷史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一、早期:“諸加評議會”的出現目前學界所了解的高句麗最早的中央行政機制就是“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勝;;晚唐詩人曹松生平事跡考略[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張士尊;;遼澤:影響東北南部歷史的重要地理因素[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張芳;;《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史論解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范恩實;;勿吉興亡史探微[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5 范恩實;;第一玄菟郡轄區(qū)側證[J];北方論叢;2011年01期
6 王飛峰;;漢唐時期東亞文化的交流——以人面紋瓦為中心[J];邊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7 王志剛;趙明星;王青彬;趙昕;;集安將軍墳西南建筑遺址的考古發(fā)掘[J];邊疆考古研究;2011年00期
8 張明皓;;論安岳三號墓的建筑淵源[J];北方文物;2007年04期
9 鄭春穎;;《魏志·高句麗傳》與《魏略·高句麗傳》比較研究[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10 苗威;;《三國史記》的歷史影響探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春穎;高句麗遺存所見服飾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劉彥明;李奎報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李德山;六至九世紀東北邊疆民族與中央王朝關系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房奕;東亞國際秩序瓦解過程中的中古各國關系[D];復旦大學;2007年
5 李樂營;高句麗宗教信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樂;中國境內渤海陶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李大龍;《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車垠和;8-9世紀唐羅日地方涉外權力的增強與東亞貿易圈的形成[D];山東大學;2009年
9 吳松巖;早期鮮卑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王顏;唐代科技與世界文明[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軒;魏晉南北朝時期東亞國際關系的演變[D];復旦大學;2011年
2 杜金唐;白村江戰(zhàn)役與東亞格局的演變[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神田勇揮;論金朝朝貢冊封體制的衰亡[D];吉林大學;2012年
4 孔凡平;論渤海文化與公元7-10世紀東北亞各國文化的關系[D];延邊大學;2007年
5 劉丹;試論韓國在歷史研究中的民族主義[D];延邊大學;2007年
6 任君宇;明與王氏高麗的關系論述[D];遼寧大學;2007年
7 馬偉;論七至八世紀日本天下觀[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慧;中國沿海地區(qū)新羅僑民歷史遺跡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9 王艷峰;《三國史記》語言文字特色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10 孫佳;唐日朝貢關系研究(630-754年)[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770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17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