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對“清黨”前后國民黨前途的即時觀察
本文關(guān)鍵詞:《大公報》對“清黨”前后國民黨前途的即時觀察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國民黨 《大公報》 “清黨” 法西斯
【摘要】:1927年,國民黨"清黨"反共,在重創(chuàng)共產(chǎn)黨的同時,也對自身產(chǎn)生深遠影響。其時,《大公報》作為非利益攸關(guān)方的公共媒體,從傾向自由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對國民黨"清黨"后的走向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觀察。他們將國民黨的走向置于自由主義、共產(chǎn)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三者競爭的框架中分析,認為國民黨"清黨"所示與共產(chǎn)黨的糾紛,乃是蘇俄共產(chǎn)主義與辛亥民主主義思想的沖突。他們認為國民黨之"清黨"反共只能做到反共而不能清共,這是國民黨走向意大利法西斯式獨裁的關(guān)鍵所在!洞蠊珗蟆穼"清黨"后國民黨前途走向的觀察,與共產(chǎn)黨對國民黨的批判雖立足點迥異,但在基本看法上卻構(gòu)成某種呼應(yīng),同在"他者"的意義上凸顯了"清黨"對國民黨的深刻影響。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
【關(guān)鍵詞】: 國民黨 《大公報》 “清黨” 法西斯
【基金】:揚州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法西斯主義思潮研究(1922-1937)”(xjj2013-13)
【分類號】:K26
【正文快照】: 1927年的國民黨“清黨”反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影響深遠。在國民黨的敘事中,“清黨”歷來被視為“護黨救國”的關(guān)鍵。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國民黨”清黨及其影響的復(fù)雜面相日益顯露。王奇生就指出,“清黨對國民黨自身也是一場災(zāi)難與浩劫”,國民黨因分不清誰是共產(chǎn)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曉慧;《大公報》與中國20世紀30年代的現(xiàn)代化運動[J];近代史研究;2001年06期
2 白永達;;也談《大公報》[J];博覽群書;2001年01期
3 瑞青;;我眼中的大哥——記《大公報》特約記者瑞年堂兄的點點滴滴[J];學問;2002年04期
4 賈曉慧;論《大公報》的報業(yè)觀:以20世紀30年代為例[J];史學月刊;2002年08期
5 傅國涌;“文章報國”:百年回首《大公報》[J];書屋;2002年05期
6 舒展;國共兩黨斗爭中的《大公報》[J];炎黃春秋;2002年02期
7 梁宏;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夾縫中——評新記《大公報》[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張頌甲;;我所了解的《大公報》——紀念《大公報》創(chuàng)刊一百周年[J];百年潮;2002年04期
9 散木;;《大公報》的百年滄桑(下) 兼與王芝琛先生商榷[J];博覽群書;2002年06期
10 李桂生;;《大公報》與抗日戰(zhàn)爭的輿論準備[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繼忠;;建構(gòu)與爭議:新記《大公報》“小罵大幫忙”歷史標簽研究[A];新聞學論集第29輯[C];2013年
2 楊柳;;從《大公報》征婚廣告看近代社會的價值取向與時代特色[A];新聞學論集(第24輯)[C];2010年
3 駱萍;;試論重慶版《大公報》的抗戰(zhàn)詩歌翻譯[A];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shè)高層論壇摘要[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葆;《大公報》保存經(jīng)過[N];光明日報;2001年
2 劉魯寧 中國國家圖書館典閱部;《大公報》史話(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胡邦定;毛澤東拍板《大公報》進京[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2年
4 記者吳長生、劉光金;《大公報》舉行創(chuàng)刊百年慶祝酒會[N];人民日報;2002年
5 ;誕生于天津的《大公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6 侯杰 秦方;楊剛的陽剛之氣[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7 王鵬;《大公報》的“星期論文”[N];團結(jié)報;2001年
8 王鵬;1943年豫災(zāi)報道與《大公報》?痆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9 周之懋;《大公報》不可缺少的一次停刊[N];中國商報;2003年
10 張祝山;關(guān)于《大公報》?难a充[N];中國商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吳斌;《大公報》憲政言論分析(1902-1949)[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陳建新;《大公報》與抗戰(zhàn)宣傳[D];浙江大學;2006年
3 孫會;《大公報》廣告與近代社會(1902~1936年)[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洪芳;《大公報》與中國近代高等教育[D];蘇州大學;2010年
5 喻春梅;長沙《大公報》(1915-1927)與湖南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汪前軍;《大公報》(1902-1916)與中國廣告近代化[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陳志強;胡政之新聞職業(yè)觀及其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李文健;記憶與想象:近代媒體的都市敘事[D];南開大學;2012年
9 賀碧霄;新聞范式更替:從民間報人到黨的干部[D];復(fù)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習惠;“五四”時期湖南《大公報》副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孟軍;新記《大公報》的用人策略和啟示[D];廣西大學;2008年
3 楊潔;從《大公報》輿論看民初京津地方對西俗的反應(yīng)[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敏;新記《大公報》政治立場的歷史分析[D];復(fù)旦大學;2008年
5 趙云龍;新記《大公報》的特色及方法論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田擁軍;新記《大公報》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歷史變遷[D];中南大學;2009年
7 位娜;淺析抗戰(zhàn)前十年《大公報》與西北開發(fā)[D];河南大學;2010年
8 韓曉;新記《大公報》的職業(yè)化理念與實踐[D];武漢大學;2005年
9 葛鳳;《大公報》與近代災(zāi)荒救濟[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趙穎峰;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湖南《大公報》[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82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98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