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一切如常”:抗戰(zhàn)時期丹麥和瑞典對華外交政策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9 09:51
本文關鍵詞:并不“一切如!:抗戰(zhàn)時期丹麥和瑞典對華外交政策的比較研究
【摘要】: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初,盡管與大多數國家駐華使節(jié)一樣,丹麥和瑞典的駐華使節(jié)并未隨國民政府內遷,但丹、瑞兩國在對華關系上均希望維持原狀,如常進行外交工作。然而,丹麥于1940年被德國占領,使其在日德意的壓力下被迫與重慶國民政府斷交,轉而承認汪偽政權。在重慶政府的積極爭取下,前丹麥駐美大使高福曼被委派為"自由丹麥"運動駐重慶的代表,于是從1942年至1945年夏,中國出現了兩個丹麥駐華使節(jié)。瑞典在戰(zhàn)時一直保持獨立,所以盡管日本屢次要求瑞典承認汪偽政府并與之進行廢除治外法權的談判,但其并未就范,而是在原駐華公使滯留淪陷區(qū)的情況下另派大使到重慶國民政府,以致該國也同時有兩位高級駐華外交官。
【作者單位】: 法新社北歐分社;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關鍵詞】: 瑞典 丹麥 汪偽 重慶
【分類號】:K265
【正文快照】: 盡管地理上毗鄰,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丹麥和瑞典所走的歷史道路卻截然不同。這并非兩國自主選擇的結果。丹麥被占領,瑞典則沒有。這導致兩國的外交決策也完全不一樣,在對待它們幾十年來的頭等外患德國時,尤其如此。同時,這也影響到兩國對于一些次要問題的考量,例如與中國的關,
本文編號:880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88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