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民權”內涵演變考論:從維新到革命的話語轉換
本文關鍵詞:近代中國“民權”內涵演變考論:從維新到革命的話語轉換
【摘要】:當代學者對近代的"民權"概念頗多誤讀。康有為等人是在與綱常名教相對的話語場景中使用"民權"一詞,主要針對"三綱",表達普遍的個人自主性為正當?shù)挠^念。康派"民權"的核心和根底是"人人自主之權",由此基點進一步向公領域延展,才突破了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局限,構筑出一個以"民"為國家權力本源的公共秩序新圖譜。承繼康派"民權"精神的革命派,則主要是在東方與西方、民眾與君主、漢人與滿人的話語結構中使用"民權",他們關于"民權"之正當性和必要性的論證范式,不僅可能侵害了個人自主觀念的社會基礎,也導致了民權之內在核心價值的消散。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民權 康有為 人人自主之權 個人權利 革命
【分類號】:D909.2;K25
【正文快照】: 作者趙小波,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懊駲唷痹谥袊鴳椪飞系闹匾匚晃阌官樠,研究成果很多。但可惜的是,很多研究疏于考據(jù),往往在沒有真正理解“民權”旨趣的情況下,就直接進行中外對比,橫加指責。質言之,當代學者通常認為,“民權”是一個群體性概念,表達一種集體權利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人博;民權詞義考論[J];比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張銳智;;黃遵憲《日本國志》中的憲政思想及其影響[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嵐;;中國近代警察制度之建立考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2 章永俊;;清中后期京師學人的交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王惠榮;近代墨學復興與晚清儒學[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4 操申斌;近代中國大同思想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J];安徽史學;2005年06期
5 汪巧紅;;論晚清時期我國農業(yè)試驗與推廣[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2期
6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識分子趨新意識的成因及特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歐陽躍峰;周桃正;;張蔭桓:戊戌變法的幕后策劃者[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方曉珍;;鄧華熙的皖江變法及其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潘崇;;挑戰(zhàn)與應對:革命派對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回應——兼論同盟會成立初期革命派的策略取向[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陳平原;;知識、技能與情懷(下)——新文化運動時期北大國文系的文學教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小葉;;從康有為“兩考”的不同反響看戊戌時期的學術與政治[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2 路鵬程;鐘靖;;光緒皇帝開明傳播觀簡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郭衛(wèi)東;;由西到東:京師大學堂聘請外籍教習的轉變[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4 單周堯;;《春秋左傳讀敘錄》的評價問題[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5 鄭海麟;;黃遵楷與戊戌變法之關系[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6 莊淑紅;;從拒絕到合作:吳稚暉對孫中山認知的轉變[A];中國近代(第十七輯)[C];2007年
7 朱義祿;;孟子民本思想的近代化重構——從歷史回眸儒學的生命力[A];《與孔子對話——論儒學的現(xiàn)代生命力》——上海文廟第三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今;;晚清語境中的魯濱孫漢譯——《大陸報》本《魯濱孫飄流記》的革命化改寫[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9 王夏剛;;楊銳年譜簡編[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全國首屆東周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夏剛;;維新舊夢已成煙——戊戌六君子之死與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3 趙聚軍;中國行政區(qū)劃改革的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房芳;1930-1937:新文學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5 靳書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超越[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成;晚清詩學的演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勇軍;嚴復的制度與國民性互動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U,
本文編號:8327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83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