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視域下清末進化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4 13:19
本文關鍵詞:傳播學視域下清末進化論研究
【摘要】:鴉片戰(zhàn)爭之后,晚清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國人一片沸騰,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社會潮流。西方的經濟、政治、文化各個層面都成為中國人積極效仿的對象,在眾多傳入的學說和思想中,進化論的傳播獨樹一幟,成為清末民初的一個重要社會思潮。 清末進化論的傳播主要包括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對象、傳播效果五個層面。就傳播主體而言,清末進化論主要以嚴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章太炎、孫中山等文化精英為核心,這個群體極具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感,更有著對清末社會落后屈辱的憤憤不平,從而表現(xiàn)出強烈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就傳播內容而言,清末進化論主要包含了“天演學說”、“三世說”、“合群進化”、“兩三世”、“俱分進化”、“突駕說”等,通過不同文化精英對西方進化論的創(chuàng)新和選擇、妥協(xié)和融合,逐步將西方的達爾文、赫胥黎、斯賓塞、拉馬克、克魯泡特金等進化論學說和思想糅合為清末進化論,順利地在中國實現(xiàn)本土化。就傳播渠道而言,清末進化論是以印刷媒介為主要渠道的傳播,從最初的小眾傳播到大眾傳播、從人際傳播到組織傳播,其傳播手段的變化,使得受眾而不斷地擴大。就傳播對象而言,清末知識分子并非被動的接受,他們往往從自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yǎng)及清末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對清末進化論進行再解釋和再加工。就傳播效果而言,無論是清末進化論傳播的主要大眾媒介,還是清末進化論的主要著作都在心理層面、經濟層面、社會層面取得巨大的傳播效果。此外,文化精英在清末進化論的傳播中起了“輿論領袖”的作用,促成了清末進化論的“兩極傳播”。
【關鍵詞】:清末進化論 大眾傳播 輿論領袖 傳播效果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06;K25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緒論8-15
-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8
- 1.1.1 選題的目的8
- 1.1.2 選題的意義8
- 1.2 研究現(xiàn)狀與不足8-13
- 1.2.1 國內相關的研究概況8-12
- 1.2.2 國外相關的研究概況12-13
- 1.3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13-14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創(chuàng)新之處13-14
- 1.4 研究范圍和內容的三個限定14-15
- 第二章 清末進化論的傳播主體和傳播動機15-24
- 2.1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國內外背景15-17
- 2.1.1 國際社會的風云變幻15-16
- 2.1.2 國內社會的風雨飄搖16-17
- 2.2 清末進化論傳播主體的一致性17-20
- 2.2.1 傳播者游離于政治權力之外17-18
- 2.2.2 傳播者肩負著救亡圖存之責18-20
- 2.3 清末進化論傳播動機的一致性20-24
- 2.3.1 夾縫中尋求變革的理論支持20-22
- 2.3.2 絕望中尋求救亡的愛國精神22-24
- 第三章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主要內容及其渠道24-36
- 3.1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主要內容24-28
- 3.1.1 嚴復的“天演學說24-25
- 3.1.2 康有為的“三世說”25-26
- 3.1.3 梁啟超的“合群競爭”26
- 3.1.4 譚嗣同的“兩三世”26-27
- 3.1.5 章太炎的“俱分進化論”27
- 3.1.6 孫中山的“突駕說”27-28
- 3.2 清末進化論的傳播渠道28-36
- 3.2.1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主要大眾媒介28-30
- 3.2.1.1 印刷媒介的傳播特點28-30
- 3.2.1.2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其他大眾傳媒30
- 3.2.2 以《天演論》為例的傳播方式30-36
- 3.2.2.1 《天演論》作為教科書的傳播和發(fā)行30-33
- 3.2.2.2 《天演論》作為社科讀物的發(fā)行和傳播33-36
- 第四章 清末進化論的傳播對象及其傳播效果36-45
- 4.1 清末進化論傳播對象的特殊性36
- 4.2 清末進化論的傳播效果考析36-45
- 4.2.1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心理效果考察37-40
- 4.2.1.1 對認知效果的考察37-38
- 4.2.1.2 對態(tài)度效果的考察38-39
- 4.2.1.3 對行為效果的考察39-40
- 4.2.2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經濟效果考察40-43
- 4.2.2.1 主要大眾媒介發(fā)行量40-41
- 4.2.2.2 以《天演論》為例的書籍發(fā)行量41-43
- 4.2.3 清末進化論傳播的社會效果考察43-45
- 結論45-46
- 參考文獻46-51
- (一) 史料類46
- (二) 學術專著類46-48
- (三) 學術論文類48-5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謝52-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航;理解與啟蒙——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李堅;論近代中國進化史觀向唯物史觀的演進[J];北方論叢;1994年02期
3 房德鄰;嚴復與西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05期
4 曹靖國;梁啟超進化史觀的演變[J];東北師大學報;1985年03期
5 張洪波;;進化論與陳獨秀早期思想[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04期
6 王民;嚴復“天演”進化論對近代西學的選擇與匯釋[J];東南學術;2004年03期
7 黎紅雷;理解與創(chuàng)造——從解釋理論看進化論對嚴復、章太炎的影響[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89年04期
8 稅海模;郭沫若與進化論哲學[J];郭沫若學刊;2005年01期
9 張瑛;;嚴譯《天演論》與中國近代文化[J];貴州社會科學;1985年03期
10 陳衛(wèi)平;中國近代的進化論與政治思潮[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本文編號:6728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7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