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權對鄉(xiāng)村的運動型治理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2-05-03 03:32
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權嘗試通過發(fā)動一系列運動對鄉(xiāng)村進行全面改造與建設,形成了當今學者所謂的"運動型治理模式"。而國民黨政權黨員干部缺乏革命精神與動力,黨的組織尤其是地方和基層組織渙散無力,黨政體制不合理,缺乏實施運動型治理所需要的制度與組織條件。治理目標的超前與治理模式的滯后導致了國民黨治理鄉(xiāng)村的失敗與鄉(xiāng)村改造的破產(chǎn)。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對鄉(xiāng)村的運動型治理及其成效
(一) 縣自治運動
二、國民黨政權運動型治理的困境
(一) 國民黨革命性的消退
(二) 忽略社會動員及相關的組織機制建設
(三) 運動目標脫離實際
(四) 基層治理與動員能力低下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趕超式富強中的國家與個人——基于新生活運動的考察[J]. 朱甜甜.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3)
[2]中國鄉(xiāng)村建設的百年歷程及其歷史邏輯——基于國家和社會的關系視角[J]. 郭海霞,王景新.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縣自治與鄉(xiāng)村治理運動及其失敗[J]. 李文東.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4]中國農村建設:百年探索及路徑轉換[J]. 項繼權.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2009(02)
[5]集權的簡約治理——中國以準官員和糾紛解決為主的半正式基層行政[J]. 黃宗智. 開放時代. 2008(02)
本文編號:3650544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對鄉(xiāng)村的運動型治理及其成效
(一) 縣自治運動
二、國民黨政權運動型治理的困境
(一) 國民黨革命性的消退
(二) 忽略社會動員及相關的組織機制建設
(三) 運動目標脫離實際
(四) 基層治理與動員能力低下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趕超式富強中的國家與個人——基于新生活運動的考察[J]. 朱甜甜.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3)
[2]中國鄉(xiāng)村建設的百年歷程及其歷史邏輯——基于國家和社會的關系視角[J]. 郭海霞,王景新.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2)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縣自治與鄉(xiāng)村治理運動及其失敗[J]. 李文東.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2)
[4]中國農村建設:百年探索及路徑轉換[J]. 項繼權.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2009(02)
[5]集權的簡約治理——中國以準官員和糾紛解決為主的半正式基層行政[J]. 黃宗智. 開放時代. 2008(02)
本文編號:36505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65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