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史研究的熱點、趨勢與展望——基于Citespace空間可視化分析方法的計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05 04:50
搜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代表性史學類CSSCI來源刊物共計4670篇經濟史類論文作為樣本,利用Citespace計量方法,繪制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史學科的熱點知識圖譜,對經濟史研究演化的路徑進行了分析。第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史研究經歷了起步期、停滯期、繁榮期和穩(wěn)定期四個階段。研究的熱點機構與核心作者群尚未出現高度聚集的狀態(tài),不同研究群體、研究機構呈現出較大的水平差異性。第二,經濟史研究的熱點斷代集中在清代、現代、近代、明代、宋代等,研究熱點區(qū)域集中在江南。第三,經濟史研究的內容以"農"為本,另工業(yè)史、商業(yè)史、經濟制度史也是經濟史的熱門關注內容。第四,經濟史研究視域隨著時間推進而不斷演變。1949-1979年,經濟史研究以階級斗爭為導向;1980-1993年,經濟史研究以生產力為導向;1994年至今,經濟史研究則以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研究導向。
【文章來源】:北京社會科學.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7 頁
【部分圖文】: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史發(fā)文量年份分布情況
分析發(fā)現:第一,斷代方面,經濟史研究的熱點時間段是宋、明、清、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區(qū)域方面,經濟史研究的熱點區(qū)域集中在江南地區(qū)。第三,研究的熱點則集中在農民、剝削者、勞動者、商人、經濟體制、商品經濟、農業(yè)、農村等方面。(一)熱點斷代基本“由近及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魏明孔,豐若非.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8(05)
[2]工業(yè)布局調整中的中央與地方關系:解讀“大躍進”時期的財政放權[J]. 王丹莉.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8(05)
[3]近代中國貨幣市場的整合與分割[J]. 杜恂誠.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2018(03)
[4]改革開放中的清史研究40年[J]. 李治亭.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8(08)
[5]試論清代財政體系的近代轉型[J]. 倪玉平.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8(04)
[6]近代上海與朝鮮的海上貿易(1883-1904)[J]. 劉暢. 史學集刊. 2018(03)
[7]國外工作家庭沖突研究態(tài)勢——基于文獻計量的分析[J]. 馮利偉. 經濟管理. 2018(04)
[8]信用、風險與土地市場:民國時期押租制度再研究——以江津縣債務類司法檔案為核心[J]. 婁敏. 史林. 2018(02)
[9]改革開放40年來的明清史研究[J]. 趙世瑜.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18(01)
[10]唐代兩稅法的經濟效果——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實證分析[J]. 王玨,何富彩.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7(06)
本文編號:3614594
【文章來源】:北京社會科學.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7 頁
【部分圖文】: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經濟史發(fā)文量年份分布情況
分析發(fā)現:第一,斷代方面,經濟史研究的熱點時間段是宋、明、清、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區(qū)域方面,經濟史研究的熱點區(qū)域集中在江南地區(qū)。第三,研究的熱點則集中在農民、剝削者、勞動者、商人、經濟體制、商品經濟、農業(yè)、農村等方面。(一)熱點斷代基本“由近及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魏明孔,豐若非.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8(05)
[2]工業(yè)布局調整中的中央與地方關系:解讀“大躍進”時期的財政放權[J]. 王丹莉.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8(05)
[3]近代中國貨幣市場的整合與分割[J]. 杜恂誠.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2018(03)
[4]改革開放中的清史研究40年[J]. 李治亭.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8(08)
[5]試論清代財政體系的近代轉型[J]. 倪玉平.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8(04)
[6]近代上海與朝鮮的海上貿易(1883-1904)[J]. 劉暢. 史學集刊. 2018(03)
[7]國外工作家庭沖突研究態(tài)勢——基于文獻計量的分析[J]. 馮利偉. 經濟管理. 2018(04)
[8]信用、風險與土地市場:民國時期押租制度再研究——以江津縣債務類司法檔案為核心[J]. 婁敏. 史林. 2018(02)
[9]改革開放40年來的明清史研究[J]. 趙世瑜.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18(01)
[10]唐代兩稅法的經濟效果——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實證分析[J]. 王玨,何富彩. 中國經濟史研究. 2017(06)
本文編號:3614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61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