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化龍憲政思想及其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2 21:35
近代中國憲政道路的選擇及其演變,歷經(jīng)了從預備仿行立憲、君主立憲到共和憲政的全面展開等重要歷史階段,這個過程波瀾曲折,最終歸于失敗,留下了及其深刻的經(jīng)驗與教訓。本文從近代中國憲政道路的選擇及其演變的角度對湯化龍一生的憲政思想與憲政實踐進行系統(tǒng)考察,總結(jié)其豐富的憲政經(jīng)驗,尤其是借鑒他失敗的深刻教訓,為當代中國依憲治國、依法治國服務(wù),其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都非常深遠。在湯化龍早年時期,正值清末新政和預備仿行立憲時期,家庭、舊學、仕途與國家危難、維新思潮的綜合作用促使他留學日本,深受日本君主立憲的影響,撰寫了《議會論》,系統(tǒng)闡述了君主立憲思想,成為堅定的君主立憲派骨干。湯化龍在清末預備立憲運動中回國,他利用擔任湖北咨議局議長的身份,在湖北乃至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君主立憲運動,并在保路運動和國會請愿運動中沖鋒陷陣,非常激進,卻在絕望中收場。在清末國會請愿運動中絕望的湯化龍恰逢武昌首義爆發(fā),毅然轉(zhuǎn)向共和革命,積極參與組織武昌首義和推動辛亥革命向全國發(fā)展,在制定軍政府條例與共同制定《鄂州約法》中成就斐然,為民國初年的共和憲政做了非常重要的鋪墊。在民國初年,湯化龍全力投身于全新的共和憲政事業(yè),醉心于政黨...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5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湯化龍君主立憲思想的醞釀與形成
第一節(jié) 早年維新改良思想的出現(xiàn)
一、楚文化對湯化龍的深刻影響
二、洋務(wù)運動和維新思潮的啟蒙
三、早期維新改良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jié) 留學日本與君主立憲思想的形成
一、自請留學日本學習憲政
二、力圖仿效日本維新憲政思想
三、倡導君主立憲制度
四、君主立憲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君主立憲的實踐活動
第一節(jié) 參與籌辦湖北咨議局
一、湖北咨議局的創(chuàng)設(shè)與斗爭
二、積極參與湖北咨議局的籌辦
三、湖北咨議局的選舉與成立
第二節(jié) 主導并重組湖北咨議局
一、力爭湖北咨議局的地位與作用
二、湖北咨議局議員素質(zhì)與能力參差不齊
三、遞補為湖北咨議局議長
四、大力培植君主立憲思想
第三節(jié) 在咨議局常年會中推動湖北憲政實踐
一、實際主持湖北咨議局第一次常年會
二、正式主持湖北咨議局第二次常年會
三、在湖北咨議局議政活動的回顧與評價
第四節(jié) 積極參與湖北拒債保路運動
一、拒債保路風潮的緣起
二、積極投身于湖北拒債保路運動
三、對拒債保路方案的部分修改
第五節(jié) 國會請愿運動的激進派
一、湯化龍與三次國會請愿運動
二、湯化龍與反對“皇族內(nèi)閣”運動
三、反皇族內(nèi)閣的失敗與對清廷的絕望
第六節(jié) 君主立憲憲政活動的回顧與評價
第三章 轉(zhuǎn)向共和:湯化龍積極參與武昌首義
第一節(jié) 積極參與武昌首義并擴大革命成果
一、積極參與武昌首義
二、成為武昌首義骨干人物
三、維穩(wěn)并全面擴大革命成果
第二節(jié) 倡導并積極向全國推動辛亥革命
一、發(fā)出麻痹清政府的電報
二、發(fā)動全國各地響應(yīng)武昌首義
三、發(fā)出照會和主張讓各國駐漢領(lǐng)事中立
四、策反清廷海軍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制《鄂軍政府組織條例》和《鄂州約法》
一、創(chuàng)制《鄂軍政府組織條例》
二、革命黨人對《鄂軍政府組織條例》的修正
三、與宋教仁共同草擬《鄂州約法》
第四節(jié) 為維護辛亥革命的大局面委曲求全
一、維護湖北軍政府的權(quán)威
二、秘密出走上海
三、回避武漢革命黨人的攻擊
第四章 湯化龍共和憲政實踐及其思想的全面展開
第一節(jié) 組織大政黨的努力與效果
一、政黨之預備:共和建設(shè)討論會
二、做民主黨的決策者
三、進步黨的組建
四、政黨政治活動的回顧與評價
第二節(jié) 湯化龍在民初國會中的表現(xiàn)與斗爭
一、湯化龍與北京臨時參議院
二、湯化龍與眾議院第一期常會
三、在眾議院處理善后大借款問題
四、制定憲法和選舉大總統(tǒng)問題
五、熊梁內(nèi)閣即“第一流人才內(nèi)閣”的出現(xiàn)
六、全力反對“二次革命”
七、極力阻止解散北京臨時參議院
第三節(jié) 湯化龍與袁世凱在民初憲政道路上的合作與決裂
一、權(quán)當教育總長,反擊讀經(jīng)與復古逆流
二、為挽救共和憲政,湯化龍脫離袁世凱陣營
三、激烈反袁,積極鼓動與廣泛策反
第四節(jié) 湯化龍共和憲政思想的全面展示
一、積極倡導并恢復民初臨時約法和民初國會
二、不黨宣言與研究系的組建
三、關(guān)于“國家重心力”與“調(diào)和論”的憲政思想
第五節(jié) 恢復民初國會后湯化龍的憲政活動
一、國會恢復后排斥湯化龍的風波
二、在府院之爭中擁護段祺瑞內(nèi)閣
三、在國會竭力維護段祺瑞內(nèi)閣
四、國會制憲問題
五、國會有關(guān)對德絕交與宣戰(zhàn)問題的討論
六、湯化龍對國會的絕望與決裂
第五章 湯化龍共和憲政思想與實踐的曲折和失敗
第一節(jié) 張勛復辟前后湯化龍憲政活動走向
一、與國會決裂后仍然主張共和國體
二、反對張勛復辟并協(xié)助段祺瑞討逆
三、湯化龍拒絕恢復舊國會,組建臨時參議院
第二節(jié) 湯化龍共和憲政實踐的最終失敗
一、湯梁內(nèi)閣“賢人政治”的出現(xiàn)
二、與段祺瑞皖系的矛盾全面爆發(fā)
三、組建臨時參議院與籌辦新國會的失敗
四、“四面楚歌”與悲慘結(jié)局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湯孫分裂與民初政局[J]. 郝幸艷. 廣東社會科學. 2017(06)
[2]論湯化龍的憲政追求及角色變換[J]. 高路.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4)
[3]湯化龍與袁世凱關(guān)系考辨[J]. 王俊橋,郝幸艷.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4)
[4]民國初年有關(guān)制憲問題的爭論——以馬相伯的經(jīng)歷為視角的考察[J]. 薛玉琴.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5]湯化龍的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借鑒意義[J]. 郝幸艷. 理論與現(xiàn)代化. 2012(01)
[6]梁啟超對清王朝最后統(tǒng)治危機的觀察與評論[J]. 耿云志.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
[7]辛亥革命學術(shù)討論會與辛亥革命史研究[J]. 趙慶云. 當代中國史研究. 2011(06)
[8]清末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選拔經(jīng)過史實考——兼論清政府憲政改革的社會輿論氛圍[J]. 潘崇.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6)
[9]清朝統(tǒng)治集團的最后十年[J]. 金沖及. 近代史研究. 2011(06)
[10]重生與毀滅——辛亥百年對晚清改革的透視[J]. 李金河,邱永文.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1(05)
博士論文
[1]湯化龍與清末民初政治[D]. 郝幸艷.南開大學 2012
[2]湯化龍與清末民初的政局[D]. 楚永全.復旦大學 2012
[3]辛亥革命時期的政黨觀念[D]. 聞麗.復旦大學 2006
[4]保守政黨與民初政制:進步黨的政治參與及其與國民黨的互動[D]. 別琳.四川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晚清立憲派研究[D]. 王云.遼寧師范大學 2010
[2]民初臨時參議院研究[D]. 田丹.湘潭大學 2008
[3]論辛亥革命前后立憲派的心路歷程(1906-1913)[D]. 孫訓華.河南大學 2006
[4]試論民國初年的進步黨[D]. 張晶.吉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64914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5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湯化龍君主立憲思想的醞釀與形成
第一節(jié) 早年維新改良思想的出現(xiàn)
一、楚文化對湯化龍的深刻影響
二、洋務(wù)運動和維新思潮的啟蒙
三、早期維新改良思想的形成
第二節(jié) 留學日本與君主立憲思想的形成
一、自請留學日本學習憲政
二、力圖仿效日本維新憲政思想
三、倡導君主立憲制度
四、君主立憲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君主立憲的實踐活動
第一節(jié) 參與籌辦湖北咨議局
一、湖北咨議局的創(chuàng)設(shè)與斗爭
二、積極參與湖北咨議局的籌辦
三、湖北咨議局的選舉與成立
第二節(jié) 主導并重組湖北咨議局
一、力爭湖北咨議局的地位與作用
二、湖北咨議局議員素質(zhì)與能力參差不齊
三、遞補為湖北咨議局議長
四、大力培植君主立憲思想
第三節(jié) 在咨議局常年會中推動湖北憲政實踐
一、實際主持湖北咨議局第一次常年會
二、正式主持湖北咨議局第二次常年會
三、在湖北咨議局議政活動的回顧與評價
第四節(jié) 積極參與湖北拒債保路運動
一、拒債保路風潮的緣起
二、積極投身于湖北拒債保路運動
三、對拒債保路方案的部分修改
第五節(jié) 國會請愿運動的激進派
一、湯化龍與三次國會請愿運動
二、湯化龍與反對“皇族內(nèi)閣”運動
三、反皇族內(nèi)閣的失敗與對清廷的絕望
第六節(jié) 君主立憲憲政活動的回顧與評價
第三章 轉(zhuǎn)向共和:湯化龍積極參與武昌首義
第一節(jié) 積極參與武昌首義并擴大革命成果
一、積極參與武昌首義
二、成為武昌首義骨干人物
三、維穩(wěn)并全面擴大革命成果
第二節(jié) 倡導并積極向全國推動辛亥革命
一、發(fā)出麻痹清政府的電報
二、發(fā)動全國各地響應(yīng)武昌首義
三、發(fā)出照會和主張讓各國駐漢領(lǐng)事中立
四、策反清廷海軍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制《鄂軍政府組織條例》和《鄂州約法》
一、創(chuàng)制《鄂軍政府組織條例》
二、革命黨人對《鄂軍政府組織條例》的修正
三、與宋教仁共同草擬《鄂州約法》
第四節(jié) 為維護辛亥革命的大局面委曲求全
一、維護湖北軍政府的權(quán)威
二、秘密出走上海
三、回避武漢革命黨人的攻擊
第四章 湯化龍共和憲政實踐及其思想的全面展開
第一節(jié) 組織大政黨的努力與效果
一、政黨之預備:共和建設(shè)討論會
二、做民主黨的決策者
三、進步黨的組建
四、政黨政治活動的回顧與評價
第二節(jié) 湯化龍在民初國會中的表現(xiàn)與斗爭
一、湯化龍與北京臨時參議院
二、湯化龍與眾議院第一期常會
三、在眾議院處理善后大借款問題
四、制定憲法和選舉大總統(tǒng)問題
五、熊梁內(nèi)閣即“第一流人才內(nèi)閣”的出現(xiàn)
六、全力反對“二次革命”
七、極力阻止解散北京臨時參議院
第三節(jié) 湯化龍與袁世凱在民初憲政道路上的合作與決裂
一、權(quán)當教育總長,反擊讀經(jīng)與復古逆流
二、為挽救共和憲政,湯化龍脫離袁世凱陣營
三、激烈反袁,積極鼓動與廣泛策反
第四節(jié) 湯化龍共和憲政思想的全面展示
一、積極倡導并恢復民初臨時約法和民初國會
二、不黨宣言與研究系的組建
三、關(guān)于“國家重心力”與“調(diào)和論”的憲政思想
第五節(jié) 恢復民初國會后湯化龍的憲政活動
一、國會恢復后排斥湯化龍的風波
二、在府院之爭中擁護段祺瑞內(nèi)閣
三、在國會竭力維護段祺瑞內(nèi)閣
四、國會制憲問題
五、國會有關(guān)對德絕交與宣戰(zhàn)問題的討論
六、湯化龍對國會的絕望與決裂
第五章 湯化龍共和憲政思想與實踐的曲折和失敗
第一節(jié) 張勛復辟前后湯化龍憲政活動走向
一、與國會決裂后仍然主張共和國體
二、反對張勛復辟并協(xié)助段祺瑞討逆
三、湯化龍拒絕恢復舊國會,組建臨時參議院
第二節(jié) 湯化龍共和憲政實踐的最終失敗
一、湯梁內(nèi)閣“賢人政治”的出現(xiàn)
二、與段祺瑞皖系的矛盾全面爆發(fā)
三、組建臨時參議院與籌辦新國會的失敗
四、“四面楚歌”與悲慘結(jié)局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湯孫分裂與民初政局[J]. 郝幸艷. 廣東社會科學. 2017(06)
[2]論湯化龍的憲政追求及角色變換[J]. 高路.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4)
[3]湯化龍與袁世凱關(guān)系考辨[J]. 王俊橋,郝幸艷.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4)
[4]民國初年有關(guān)制憲問題的爭論——以馬相伯的經(jīng)歷為視角的考察[J]. 薛玉琴.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2)
[5]湯化龍的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借鑒意義[J]. 郝幸艷. 理論與現(xiàn)代化. 2012(01)
[6]梁啟超對清王朝最后統(tǒng)治危機的觀察與評論[J]. 耿云志.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
[7]辛亥革命學術(shù)討論會與辛亥革命史研究[J]. 趙慶云. 當代中國史研究. 2011(06)
[8]清末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選拔經(jīng)過史實考——兼論清政府憲政改革的社會輿論氛圍[J]. 潘崇.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6)
[9]清朝統(tǒng)治集團的最后十年[J]. 金沖及. 近代史研究. 2011(06)
[10]重生與毀滅——辛亥百年對晚清改革的透視[J]. 李金河,邱永文.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1(05)
博士論文
[1]湯化龍與清末民初政治[D]. 郝幸艷.南開大學 2012
[2]湯化龍與清末民初的政局[D]. 楚永全.復旦大學 2012
[3]辛亥革命時期的政黨觀念[D]. 聞麗.復旦大學 2006
[4]保守政黨與民初政制:進步黨的政治參與及其與國民黨的互動[D]. 別琳.四川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晚清立憲派研究[D]. 王云.遼寧師范大學 2010
[2]民初臨時參議院研究[D]. 田丹.湘潭大學 2008
[3]論辛亥革命前后立憲派的心路歷程(1906-1913)[D]. 孫訓華.河南大學 2006
[4]試論民國初年的進步黨[D]. 張晶.吉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64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56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