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視角下的“兩廣事變”
發(fā)布時間:2021-11-17 00:10
“兩廣事變”是1936年6月粵桂兩省當局以“逼蔣抗日”為旗號發(fā)動的一次軍事行動,當時各大報刊媒體對此都十分關(guān)注。官方報刊、民間報刊以及其他報刊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報道,及時反映了事變的最新動態(tài)。由于各報刊有著不同的政治立場,其報道的角度和內(nèi)容也不同,本文對此作了歸納分析,指出各報刊報道的不同特點,并探析其特點產(chǎn)生的不同原因,進而解析“兩廣事變”爆發(fā)后全國的主流輿論,即為全國各界已達成了“反對內(nèi)戰(zhàn)、維護統(tǒng)一”的輿論共識。這種共識是建立在超越黨派紛爭和集團利益的基礎(chǔ)之上的,形成了政治上的“和諧”,使中國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國共兩黨在“一致對外”問題上初步達成共識,也為全中國抗同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一、選題緣起及意義
二、學術(shù)史回顧及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兩廣事變”的背景
第一節(jié) “兩廣事變”的起因
第二節(jié) “兩廣事變”的經(jīng)過及結(jié)果
第二章 寧粵對峙雙方報刊的報道
第一節(jié) 《中央日報》的報道
第二節(jié) 《廣州民國日報》的報道
第三章 民間及中共報刊的報道
第一節(jié) 《大公報》和《申報》的報道
第二節(jié) 《益世報》相關(guān)報道
第三節(jié) 中共報刊的報道
第四章 各報刊對“兩廣事變”報道解析
第一節(jié) 各報刊的報道特點分析
第二節(jié) 報道特點不同的原因解析
第三節(jié) 解析全國報刊的主流輿論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盛京時報》關(guān)于七七事變報道研究[J]. 王曉嵐,戴建兵. 抗日戰(zhàn)爭研究. 2005(03)
[2]兩廣事變對西安事變及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影響[J]. 周振飛. 黨史文苑. 2005(08)
[3]兩廣事變與中共對蔣政策的轉(zhuǎn)變[J]. 陳雷.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6)
[4]兩廣地方實力派關(guān)系述論(1927-1936)——以中央與地方的關(guān)系為透視點[J]. 鄧正兵.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5)
[5]陳濟棠與兩廣事變的發(fā)動——兼論兩廣事變的性質(zhì)[J]. 鄧正兵. 學術(shù)研究. 2002(08)
[6]“兩廣事變”初探[J]. 錢守云.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4)
[7]中國共產(chǎn)黨與“兩廣事變”[J]. 趙瑀. 學海. 1996(02)
[8]如何正確評價“兩廣事變”[J]. 譚慶. 廣西社會科學. 1995(06)
[9]馮玉祥與兩廣事變[J]. 廖富蓀. 文史春秋. 1995(06)
[10]論兩廣事變中中共與桂系的合作[J]. 王樹祥. 學術(shù)論壇. 1994(06)
本文編號:3499835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一、選題緣起及意義
二、學術(shù)史回顧及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內(nèi)容
第一章 “兩廣事變”的背景
第一節(jié) “兩廣事變”的起因
第二節(jié) “兩廣事變”的經(jīng)過及結(jié)果
第二章 寧粵對峙雙方報刊的報道
第一節(jié) 《中央日報》的報道
第二節(jié) 《廣州民國日報》的報道
第三章 民間及中共報刊的報道
第一節(jié) 《大公報》和《申報》的報道
第二節(jié) 《益世報》相關(guān)報道
第三節(jié) 中共報刊的報道
第四章 各報刊對“兩廣事變”報道解析
第一節(jié) 各報刊的報道特點分析
第二節(jié) 報道特點不同的原因解析
第三節(jié) 解析全國報刊的主流輿論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盛京時報》關(guān)于七七事變報道研究[J]. 王曉嵐,戴建兵. 抗日戰(zhàn)爭研究. 2005(03)
[2]兩廣事變對西安事變及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影響[J]. 周振飛. 黨史文苑. 2005(08)
[3]兩廣事變與中共對蔣政策的轉(zhuǎn)變[J]. 陳雷.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6)
[4]兩廣地方實力派關(guān)系述論(1927-1936)——以中央與地方的關(guān)系為透視點[J]. 鄧正兵.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5)
[5]陳濟棠與兩廣事變的發(fā)動——兼論兩廣事變的性質(zhì)[J]. 鄧正兵. 學術(shù)研究. 2002(08)
[6]“兩廣事變”初探[J]. 錢守云.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4)
[7]中國共產(chǎn)黨與“兩廣事變”[J]. 趙瑀. 學海. 1996(02)
[8]如何正確評價“兩廣事變”[J]. 譚慶. 廣西社會科學. 1995(06)
[9]馮玉祥與兩廣事變[J]. 廖富蓀. 文史春秋. 1995(06)
[10]論兩廣事變中中共與桂系的合作[J]. 王樹祥. 學術(shù)論壇. 1994(06)
本文編號:34998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49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