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學與宗教”譯著在民國時期的傳播
發(fā)布時間:2021-09-06 13:44
19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學術界已經開始對"科學與宗教"進行系統(tǒng)研究。民國時期,由于社會需求與學術傳播兩方面的因素,這個論題在中國傳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知識分子翻譯不少關于"科學與宗教"的西方著作。"科學"與"宗教"都是舶來之物,但它們在中國卻被貼上"正"與"負"的相反標簽。中國知識分子力圖通過兩種方法去矯正國人對"科學與宗教"認知偏差:其一,溯本清源,讓中國人了解歷史上真實的"科學與宗教";其二,彌合鴻溝,對"科學與宗教"秉持"和諧與互助論"的觀點。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19,3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正與負:“科學”與“宗教”的兩種標簽
二“非宗教運動”產生的社會需求
三不同學術背景的譯著
(一) 科學家的視角
(二) 神學家的視角
(三) 哲學家的視角
四科學通史類譯著中的“科學與宗教”
五民國知識分子的“科學與宗教”專著
六余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以科學代宗教”:陳獨秀的科學主義宗教觀[J]. 高力克. 史學月刊. 2017(01)
[2]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及其與中國文化的涵容——謝扶雅論中國文化建設視域下的科學與宗教[J]. 趙清文.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3(05)
[3]以科學非宗教:“五四”后實證主義與非基督教思潮[J]. 吳密.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0(09)
[4]中國非基督教運動(1922-1927)[J]. 楊天宏. 歷史研究. 1993(06)
本文編號:3387566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19,36(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一正與負:“科學”與“宗教”的兩種標簽
二“非宗教運動”產生的社會需求
三不同學術背景的譯著
(一) 科學家的視角
(二) 神學家的視角
(三) 哲學家的視角
四科學通史類譯著中的“科學與宗教”
五民國知識分子的“科學與宗教”專著
六余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以科學代宗教”:陳獨秀的科學主義宗教觀[J]. 高力克. 史學月刊. 2017(01)
[2]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及其與中國文化的涵容——謝扶雅論中國文化建設視域下的科學與宗教[J]. 趙清文.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3(05)
[3]以科學非宗教:“五四”后實證主義與非基督教思潮[J]. 吳密.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0(09)
[4]中國非基督教運動(1922-1927)[J]. 楊天宏. 歷史研究. 1993(06)
本文編號:33875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38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