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1904—1911)川邊改土歸流問題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15 11:57
土司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已久,清朝末年西南地區(qū)仍殘留這一落后的地方治理制度。由于川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當時政治經(jīng)濟形勢的需要,川邊改土歸流成為維護清廷統(tǒng)治的必然選擇,這對于加強清朝對川邊地區(qū)及西藏的統(tǒng)治,抵制帝國主義侵略,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來源】: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18(03)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清末川邊改土歸流的背景
(一)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 清末政治形勢
二、清末川邊改土歸流的過程和內(nèi)容
(一) 改土歸流的過程
(二) 改土歸流的內(nèi)容
1. 政治改革
2. 經(jīng)濟改革
3. 社會文教改革
三、清末改土歸流的意義和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清末川邊改土歸流時期巴塘“鳳全事件”的起因及其影響[J]. 李何春. 西藏研究. 2017(06)
[2]論趙爾豐[J]. 李茂郁. 社會科學研究. 2002(04)
[3]清末川邊藏區(qū)“改土歸流”的宏觀歷史分析[J]. 馬菁林. 西藏研究. 2001(03)
[4]清末西南改土歸流決策論[J]. 董守義. 史學集刊. 1992(01)
[5]改土歸流與康區(qū)社會(上)[J]. 程賢敏. 中國藏學. 1988(03)
[6]試論清末川邊改土歸流與興辦教育[J]. 朱解琳.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1987(01)
[7]略論清末川邊改土歸流與趙爾豐[J]. 陳一石. 云南民族學院學報. 1984(04)
本文編號:3231012
【文章來源】: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18(03)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清末川邊改土歸流的背景
(一)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 清末政治形勢
二、清末川邊改土歸流的過程和內(nèi)容
(一) 改土歸流的過程
(二) 改土歸流的內(nèi)容
1. 政治改革
2. 經(jīng)濟改革
3. 社會文教改革
三、清末改土歸流的意義和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清末川邊改土歸流時期巴塘“鳳全事件”的起因及其影響[J]. 李何春. 西藏研究. 2017(06)
[2]論趙爾豐[J]. 李茂郁. 社會科學研究. 2002(04)
[3]清末川邊藏區(qū)“改土歸流”的宏觀歷史分析[J]. 馬菁林. 西藏研究. 2001(03)
[4]清末西南改土歸流決策論[J]. 董守義. 史學集刊. 1992(01)
[5]改土歸流與康區(qū)社會(上)[J]. 程賢敏. 中國藏學. 1988(03)
[6]試論清末川邊改土歸流與興辦教育[J]. 朱解琳.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1987(01)
[7]略論清末川邊改土歸流與趙爾豐[J]. 陳一石. 云南民族學院學報. 1984(04)
本文編號:32310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23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