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會黨與新軍
發(fā)布時間:2021-05-18 11:21
辛亥革命中,會黨與轉(zhuǎn)向革命的新軍人員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所依靠的主要武裝力量。在推翻清王朝的斗爭中,兩者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不同時期,革命派所依靠的革命主力有所不同。前期,革命派主要聯(lián)絡會黨,后期革命派主要運動新軍。本文通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先后聯(lián)絡和利用會黨、新軍的革命實踐活動,來探討革命派轉(zhuǎn)變主要依靠力量的原因及會黨與新軍的關系。本文內(nèi)容分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論述了革命派為什么要聯(lián)絡會黨。會黨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都與反清斗爭聯(lián)系在一起,會黨組織的特點與早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有相通、相近之處。由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力量弱小,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之間有著較為深刻的矛盾,與下層群眾的距離較近,以及知識分子加入會黨,會黨反清日趨組織化、經(jīng);仍,促進了革命派與會黨的聯(lián)合。第二部分論述了革命派與會黨革命聯(lián)合的成敗得失。革命前期,革命派組織利用會黨發(fā)動了一系列的反清武裝起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會黨,促進全國革命形勢的發(fā)展,但由于會黨自身有著不可克服的弱點,同時革命派對會黨缺乏有效的、深入的改造,起義最終都一一失敗了。第三部分分析會黨弱點及革命派對會黨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著重分析了會黨的宗旨與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本...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革命派為什么要聯(lián)絡會黨
(一) 會黨的起源及發(fā)展
(二) 革命派和會黨聯(lián)合的必要性
二、革命派與會黨的革命聯(lián)合
(一) 孫中山初識會黨至1895年廣州起義階段
(二) 1895年至1905年同盟會成立之前階段
(三) 同盟會成立至1908年云南河口起義失敗階段
三、會黨弱點分析及革命派對會黨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一) 會黨弱點分析
(二) 革命派對會黨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四、新軍概觀及其具有革命性因素的分析
(一) 新軍概觀
(二) 新軍具有革命性因素的分析
五、革命派與新軍的聯(lián)合
(一) 革命派對新軍的宣傳與發(fā)動
(二) 革命派與新軍聯(lián)合起義過程
六、會黨和新軍關系的綜合評價
(一) 會黨與新軍的關系及其積極作用
(二) 消極因素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代士紳在民眾起義中的角色扮演——以廣東天地會起義為例[J]. 雷冬文. 安徽史學. 2003(03)
[2]清末廣東會黨、綠林活動述略[J]. 沈曉敏. 政法學刊. 2003(02)
[3]太平天國起義與廣東天地會起義之差異[J]. 雷冬文.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4]論民初陜西會黨與革命黨的沖突[J]. 雷冬文. 史學月刊. 2002(08)
[5]廣東天地會起義與太平天國起義相似性新探[J]. 雷冬文.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2(02)
[6]重說廣東天地會起義期間中外反動勢力之勾結[J]. 駱寶善. 學術研究. 2001(11)
[7]論辛亥時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與秘密會黨的聯(lián)合[J]. 周建超. 社會科學研究. 2001(02)
[8]辛亥時期會黨社會心態(tài)之變化[J]. 鄭永華. 清史研究. 2000(01)
[9]論幫會產(chǎn)生的社會條件[J]. 張莉. 歷史檔案. 1999(04)
[10]同治年間哥老會史料[J]. 歷史檔案. 1998(04)
本文編號:3193703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革命派為什么要聯(lián)絡會黨
(一) 會黨的起源及發(fā)展
(二) 革命派和會黨聯(lián)合的必要性
二、革命派與會黨的革命聯(lián)合
(一) 孫中山初識會黨至1895年廣州起義階段
(二) 1895年至1905年同盟會成立之前階段
(三) 同盟會成立至1908年云南河口起義失敗階段
三、會黨弱點分析及革命派對會黨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一) 會黨弱點分析
(二) 革命派對會黨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四、新軍概觀及其具有革命性因素的分析
(一) 新軍概觀
(二) 新軍具有革命性因素的分析
五、革命派與新軍的聯(lián)合
(一) 革命派對新軍的宣傳與發(fā)動
(二) 革命派與新軍聯(lián)合起義過程
六、會黨和新軍關系的綜合評價
(一) 會黨與新軍的關系及其積極作用
(二) 消極因素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代士紳在民眾起義中的角色扮演——以廣東天地會起義為例[J]. 雷冬文. 安徽史學. 2003(03)
[2]清末廣東會黨、綠林活動述略[J]. 沈曉敏. 政法學刊. 2003(02)
[3]太平天國起義與廣東天地會起義之差異[J]. 雷冬文.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4]論民初陜西會黨與革命黨的沖突[J]. 雷冬文. 史學月刊. 2002(08)
[5]廣東天地會起義與太平天國起義相似性新探[J]. 雷冬文.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2(02)
[6]重說廣東天地會起義期間中外反動勢力之勾結[J]. 駱寶善. 學術研究. 2001(11)
[7]論辛亥時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與秘密會黨的聯(lián)合[J]. 周建超. 社會科學研究. 2001(02)
[8]辛亥時期會黨社會心態(tài)之變化[J]. 鄭永華. 清史研究. 2000(01)
[9]論幫會產(chǎn)生的社會條件[J]. 張莉. 歷史檔案. 1999(04)
[10]同治年間哥老會史料[J]. 歷史檔案. 1998(04)
本文編號:31937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19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