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電影人民性文藝觀的美學維度
發(fā)布時間:2021-05-11 03:48
十七年電影以"文藝首先是為工農(nóng)兵服務(wù)的"人民性文藝觀為創(chuàng)作引領(lǐng),從電影人物形象的新生啟蒙精神、中國典范風貌、英雄樂觀氣概、崇高情感追求、重建家國夢想的多元視角探索新時代"人民性"的美學精神內(nèi)涵,全面構(gòu)建"求真""向善""至美""追愛""逐夢"的新中國電影美學體系,引領(lǐng)人們構(gòu)建符合新時代精神的審美價值標準體系。十七年電影創(chuàng)作實踐成為新中國電影藝術(shù)的一個高峰,其美學追求對中國電影藝術(shù)影響深遠持久。
【文章來源】:電影文學. 2019,(1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以新生啟蒙為精神的求真
二、以中國典范為風貌的向善
三、以英雄樂觀為基調(diào)的至美
四、以崇高情感為導向的追愛
五、以重建家國為激情的逐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十七年電影人民性文藝觀的理論探索[J]. 蔣秀召,毛攀云. 電影文學. 2019(02)
[2]“十七年”電影中社會記憶的建構(gòu)與民族國家認同[J]. 胡家翀,黃獻文.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5)
[3]政治記憶的影像表達——論“十七年”電影與政治記憶建構(gòu)[J]. 陳偉齡. 藝術(shù)百家. 2017(05)
[4]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中的“夢”[J]. 李治華. 藝海. 2013(11)
碩士論文
[1]建國十七年電影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 張歡.西南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80661
【文章來源】:電影文學. 2019,(1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一、以新生啟蒙為精神的求真
二、以中國典范為風貌的向善
三、以英雄樂觀為基調(diào)的至美
四、以崇高情感為導向的追愛
五、以重建家國為激情的逐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十七年電影人民性文藝觀的理論探索[J]. 蔣秀召,毛攀云. 電影文學. 2019(02)
[2]“十七年”電影中社會記憶的建構(gòu)與民族國家認同[J]. 胡家翀,黃獻文.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5)
[3]政治記憶的影像表達——論“十七年”電影與政治記憶建構(gòu)[J]. 陳偉齡. 藝術(shù)百家. 2017(05)
[4]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中的“夢”[J]. 李治華. 藝海. 2013(11)
碩士論文
[1]建國十七年電影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 張歡.西南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80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18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