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五四運動對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促進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0-12-21 18:42
本文試從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這一角度,分析五四運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從而說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成為中國社會的指導思想是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人民經(jīng)過艱難探索而作出的明智選擇。 所謂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使互不相關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和自發(fā)的工人運動統(tǒng)一為社會主義革命運動。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闡述,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需要三個條件,即思想前提——馬克思主義,物質(zhì)基礎——工人階級,溝通橋梁——知識分子。本文就五四運動在這三個條件形成和結合中所起的促進作用,分三個部分來加以論述: 第一部分,主要通過對十月革命前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認識過程的回顧,分析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在中國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所起的作用,論證是五四運動最終使馬克思主義成為當時社會思潮的主流,從而為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提供思想前提。 第二部分,主要通過對五四運動前中國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發(fā)展的回顧,分析五四運動在促進工人階級覺悟中所起的作用,論證是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從而為馬克思主義...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流
(一) 十月革命前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二) 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三) 五四運動使先進知識分子最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
二、 五四運動使中國工人階級獨立地登上了政治舞臺
(一) 五四運動前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歷程
(二) 工人運動從自發(fā)走向自覺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三) 五四運動使先進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工人運動
三、 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具有鮮明的特點
(一) 從思想基礎看,黨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特征
(二) 從組織基礎看,黨具有嚴密的組織紀律
(三) 從政治基礎看,黨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對引進馬克思主義的貢獻[J]. 劉宏. 河北學刊. 2001(06)
[2]論十月革命對中國知識界的影響[J]. 駱曉會. 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1(06)
[3]論五四前后中國知識群體的聚散離合[J]. 陳建林.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4)
[4]“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新覺醒[J]. 賴某深.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4)
[5]論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勞動問題的認識[J]. 劉國華.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6]“五四”時期先進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原因[J]. 邸彥莉. 歷史教學. 2000(07)
[7]五四社會思潮與馬克思主義主流地位的確立[J]. 陳志勇,崔國才.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 2000(03)
[8]論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文化心理歷史演變[J]. 楊春方.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0(03)
[9]五四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J]. 張興堂.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0(03)
[10]五四運動與文化轉(zhuǎn)型[J]. 李存山. 中華文化論壇. 2000(02)
本文編號:2930298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流
(一) 十月革命前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二) 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三) 五四運動使先進知識分子最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
二、 五四運動使中國工人階級獨立地登上了政治舞臺
(一) 五四運動前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歷程
(二) 工人運動從自發(fā)走向自覺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三) 五四運動使先進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工人運動
三、 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具有鮮明的特點
(一) 從思想基礎看,黨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特征
(二) 從組織基礎看,黨具有嚴密的組織紀律
(三) 從政治基礎看,黨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對引進馬克思主義的貢獻[J]. 劉宏. 河北學刊. 2001(06)
[2]論十月革命對中國知識界的影響[J]. 駱曉會. 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1(06)
[3]論五四前后中國知識群體的聚散離合[J]. 陳建林.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4)
[4]“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新覺醒[J]. 賴某深.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4)
[5]論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勞動問題的認識[J]. 劉國華.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6]“五四”時期先進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原因[J]. 邸彥莉. 歷史教學. 2000(07)
[7]五四社會思潮與馬克思主義主流地位的確立[J]. 陳志勇,崔國才.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 2000(03)
[8]論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文化心理歷史演變[J]. 楊春方.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0(03)
[9]五四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J]. 張興堂.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0(03)
[10]五四運動與文化轉(zhuǎn)型[J]. 李存山. 中華文化論壇. 2000(02)
本文編號:29302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93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