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期間留寧美國傳教士心態(tài)研究
【學(xué)位單位】:華中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年份】:2002
【中圖分類】:K265.6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緒論
(一)、 從平倉巷三號說起
(二)、 研究狀況及本文思路
二、 愛鄰意識與對難民的責(zé)任感
(一)、 誰是我的鄰人
(二)、 愛鄰意識與對難民之責(zé)任感
(三)、 愛鄰意識與對難民之愧疚感
(四)、 愛鄰是愛上帝的精確尺碼
三、 和平主義與揭露日軍暴行之動機
(一)、 一群基督教和平主義者
(二)、 和平主義與對日軍暴行的認識
(三)、 和平主義與揭露暴行之動機
(四)、 關(guān)愛難民與揭露暴行的思想背景同是上帝之愛
四、 結(jié)論與分析
附錄1: 主要外國人名漢譯表
附錄2: 參考資料舉要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娟;;南京大屠殺時期留寧美國傳教士活動述評[J];遼寧教育行政學(xué)院學(xué)報;2008年01期
2 王翔;;災(zāi)難中的救贖:美國傳教士與南京大屠殺[J];學(xué)理論;2013年30期
3 聞山;;十位美國傳教士的有力見證[J];出版廣角;1999年12期
4 王娟;;簡評《美國傳教士的日記與書信》[J];蘭臺世界;2009年05期
5 趙曉陽;;美國傳教士與《圣經(jīng)》漢譯[J];金陵神學(xué)志;2009年01期
6 ;奇幻草原行,驚擾亂世夢[J];留學(xué)生;2017年11期
7 王笛;;一百年前,成都街頭有150種小販[J];視野;2017年12期
8 李梅;;借山短居[J];牡丹;2017年25期
9 左芙蓉;;文化沖突與融合——美國傳教士對中國文化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J];基督宗教研究;2006年00期
10 王春娟;;近代來華美國傳教士及其中國觀[J];黑龍江史志;2009年18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陳才俊;美國傳教士與19世紀的中美外交關(guān)系(1830-1899)[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2 李霄鹍;美國傳教士的中國形象(1830-1911)認知策略研究:一種跨文化視角[D];武漢大學(xué);2015年
3 高黎平;傳教士翻譯與晚清文化社會現(xiàn)代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2年
4 何揚鳴;歷史記憶:《東南日報》中的南京大屠殺[D];浙江大學(xué);2013年
5 王以芳;19世紀媒介形態(tài)下的美國來華傳教士群體建構(gòu)的中國形象與美國形象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劍;南京大屠殺期間留寧美國傳教士心態(tài)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2年
2 楊慧凌;美國在華教會初等教育研究(1830-1937)[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8年
3 李鳳;19世紀美國傳教士建構(gòu)“中國形象”的文化心態(tài)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7年
4 張明瑜;論雞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響(1902~1937)[D];河南大學(xué);2008年
5 傅永瑩;美國傳教士狄文愛德《新名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6年
6 薛媛元;南京大屠殺期間國際安全區(qū)難民生存狀況實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4年
7 王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確定與反響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7年
8 魯貴洋;唯物史觀與《南京大屠殺辭典》編纂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5年
9 辛潔;張純?nèi)缗c南京大屠殺的國際傳播[D];國際關(guān)系學(xué)院;2015年
10 王璞;從熱誠的作家到無私奉獻的愛國者[D];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2019年
本文編號:28542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85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