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學生裝研究
【學位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K258;TS941.732.9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領(lǐng)域及相關(guān)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
四、研究方法和難點
五、研究現(xiàn)狀和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民國時期學生裝概述
第一節(jié) 相關(guān)定義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學生裝的由來與發(fā)展
一、學生裝的起源階段
二、學生裝的發(fā)展階段
三、學生裝的完善階段
第三節(jié) 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分類
一、按不同的穿著場合分類
二、按不同性別的款式分類
三、按院校的差異性分類
四、按年齡層次分類
小結(jié)
第二章 民國時期學生裝中的西風東漸
第一節(jié) 二十世紀初期學生服飾之源
一、民國時期學生著裝背景
二、西方學生制服對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影響
第二節(jié) 二十世紀初教育改革下學生裝的演變
一、近代日本學制體系對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影響
二、民國初期的留學生著裝對國內(nèi)學生裝的影響
小結(jié)
第三章 民國時期襖裙式學生裝
第一節(jié) 民國初期的社會生活對學生裝的影響
一、西式社會生活方式與服飾禮儀的影響
二、城市崛起與發(fā)展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的經(jīng)濟、政治對學生裝的影響
一、民國時期經(jīng)貿(mào)、織造行業(yè)發(fā)展對學生裝的影響
二、民國《服制條例》和《學校制服規(guī)程令》的頒布對學生裝的影響
三、民國時期西方民主思想對學生裝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民國初期的襖裙學生裝與改良學生裝
一、文明新裝
二、改良學生裝
第四節(jié) 日本學生制服文化與民國時期的學生裝
一、二十世紀上半葉日本的社會背景與日本學生制服文化
二、日本男學生的“詰襟”服對民國時期男學生裝的促進
三、日本水手制服與民國時期女學生裝樣式的對比研究
四、日本學生制服與臺灣地區(qū)的學生裝
小結(jié)
第四章 民國時期長衫式學生裝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哲學觀對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影響
一、傳統(tǒng)儒、道家思想對學生裝色彩方面的影響
二、傳統(tǒng)儒、道家思想對學生裝款式方面的影響
三、大眾審美價值觀對民國學生制服的導向作用
第二節(jié) 民國中期學生裝特征要素分析
一、女學生裝款式設計要素特征分析
二、男學生裝款式設計要素特征分析
三、藍青又出青——愛國布與陰丹士林藍
小結(jié)
第五章 民國時期軍服式學生裝
第一節(jié) 民國時期的軍裝風格的學生裝
第二節(jié) 民國中后期學生裝的其他樣式
一、四十年代學生穿著的旗袍
二、體育文明與學生運動裝
三、西式襯衣樣式
第三節(jié) 民國時期學生裝對當今學生裝設計的意義
小結(jié)
總結(jié)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本人出版或公開發(fā)表的論著、論文
攻讀學位期間本人獲獎情況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笙漸;;論民國時期學生服對當代校服設計的啟示[J];藝術(shù)研究;2008年04期
2 李超德;;全球化語境下關(guān)于“國服”的困惑與悖論[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計版);2008年05期
3 彭平一;鄧喜英;;論清末學制對日本學制的效仿[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李正;張影;;體型與服裝美[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6年05期
5 尹旦萍;西方思想的傳入與中國女性主義的崛起——新文化運動時期女性主義的思想來源[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李正;論服裝造型的比例設計[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2年01期
7 李超德;中國原始服飾審美意識之思考[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張競瓊;中國現(xiàn)代服裝史的三次對外交流[J];紡織學報;2000年01期
9 周一川;;清末留日學生中的女性[J];歷史研究;1989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羽;民國男性服飾文化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陸洪興;中國傳統(tǒng)旗袍造型結(jié)構(gòu)演變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年
2 原海曉;民國時尚與服飾制度[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圓圓;近現(xiàn)代中日男裝流變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萬芳;民國時期上海女裝西化現(xiàn)象研究[D];東華大學;2005年
5 孫偉;中外校服慣制的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38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83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