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內(nèi)偽政權的合流與派系斗爭
發(fā)布時間:2020-07-22 10:00
【摘要】: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在扶植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后,其侵略野心仍然得不到滿足,又侵占了中國大片的領土,并在所占領的領土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偽政權。日本妄圖扶植一個統(tǒng)一的偽中央政權,借以欺騙國際輿論,使之成為奴役中國人民的工具,于是極力推動各偽政權的合流。日軍扶植的最初的傀儡組織是維持會,然后是由若干個維持會聯(lián)合組成統(tǒng)一的地方政權:從北到南先后有以德王為首的蒙古聯(lián)合自治政府、以王克敏為首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梁鴻志為首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汪精衛(wèi)集團投敵后,形成了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偽中華民國政府。在合流運動中,由于牽涉到各派漢奸集團的權力和利益,彼此爭斗不已;同時,由于各偽政權都有駐華日本現(xiàn)地軍做后臺為自己撐腰,偽政權的合流運動直接牽涉到日本軍閥的利益,他們不斷對合流運動進行干涉;另外,日本軍部和政府從侵華的大局出發(fā),不遺余力地協(xié)調各駐華日軍和各傀儡政權的關系;日本推動偽政權的合流運動,并不是真心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而是要建立一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以便推行其“分治合作”政策。如此以來,大大增加了合流運動的復雜性,也增加了派系斗爭的激烈性。偽政權合流運動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派系斗爭的過程。 本文分6個部分敘述了偽政權的合流運動和派系斗爭情況:第1部分至第3部分敘述了汪精衛(wèi)偽中央政權成立之前,各派漢奸集團之間的相互斗爭情況,其中包括偽蒙古政權與華北偽政權、華北偽政權與華中偽政權、偽蒙古政權與汪精衛(wèi)集團之間的3對矛盾,彼此爭斗不已;汪精衛(wèi)偽中央政權的成立,只是從名義上滿足了他對各個偽政權的統(tǒng)治,但他并不滿足于這種有名無實的狀況長期存在下去,一直試圖加強對各個偽政權的實際控制,而各偽政權為了保持自己的一塊小天地,千方百計與汪精衛(wèi)偽中央政府抗衡。除原來的“維新派”被汪精衛(wèi)集團分化瓦解之外,偽蒙古政權和偽華北政務委員會都對汪精衛(wèi)的偽中央政權采取了敵視的態(tài)度,不許其染指自己的內(nèi)部事務。直到日本投降,偽政權解體,各派漢奸的合流運動沒有停止過,他們之間的斗爭也沒有停止過。本文的后3個部分敘述了汪精衛(wèi)偽中央政權成立后,偽蒙古政權、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和原“維新派”漢奸集團分別與汪精衛(wèi)為首的偽中央政權進行派系斗爭的情況。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K265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K26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陵合;;民國時期安徽裕繁公司與日本的債務糾紛[J];安徽史學;2010年05期
2 應俊;;列強與1923~1924年的中蘇建交談判[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郭春燕;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前蔣汪民族失敗主義之比較[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4 黃志高;;抗戰(zhàn)時期三民主義論戰(zhàn)與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袁鈺;1895~1936年華北經(jīng)濟作物的生產(chǎn)轉型[J];滄桑;2000年06期
6 孟端星;剖析汪精衛(wèi)逃離重慶成立“新政府”的行動計劃[J];滄桑;2005年01期
7 張U
本文編號:2765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76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