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處與窄處:民族復興運動時論中的新生活運動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J];近代史研究;2014年04期
2 鄭大華;;“九一八”后的民族復興思潮[J];學術(shù)月刊;2006年04期
3 黃興濤;王峰;;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復興”觀念之歷史考察[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駿楠;;建構(gòu)中華法系——學說、民族主義與話語實踐(1900—1949)[J];北大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張可榮;;試論全面抗戰(zhàn)時期的民族復興思潮[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張可榮;;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與“九·一八”后民族復興思潮[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張可榮;;近代“中華民族復興”觀念形成的歷史考察[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魏萬磊;;20世紀30年代中國民族復興話語譜系的形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劉繼青;;20世紀30年代儒學教育復興的內(nèi)因外緣[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2期
7 黃興濤;;情感、思想與運動: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研究檢視[J];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8 陳真波;;“中國夢”歷史探源[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9 鄭大華;;論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理論建構(gòu)及其過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10 虞和平;;2006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J];近代史研究;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褚瀟白;;社會反常與文化應(yīng)激中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試析北平輔仁大學基督宗教圖像本土化嘗試(1930-1949)[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九輯[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郭輝;民國國家儀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軍;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姜國俊;轉(zhuǎn)型期中國政黨主導型行政改革的動力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4 張淑娟;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民族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唐靜;梁啟超憲政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6 蔣紅艷;《復興月刊》民族復興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7 任勇;公民教育與認同序列重構(gòu)[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游;國難與國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公政;何處是東北:“九·一八”事變中的東北新知識群體[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徐曉飛;九一八事變后的民眾反應(yīng)[D];吉林大學;2007年
4 徐國磊;1934年南京國民政府紀念孔子誕辰活動的歷史考察[D];四川大學;2007年
5 楊兆貴;“九一八事變”后的民族復興思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宋軍威;中國現(xiàn)代民族優(yōu)化的思考[D];河北大學;2008年
7 王俊穎;張君勱文化救國路徑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任志勝;九一八后蔣介石的民族復興思想研究(1931-1937)[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9 嚴志;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國策派的民族復興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10 奧蕾;20世紀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蘇聯(lián)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鄭大華;30年代的“本位文化”與“全盤西化”的論戰(zhàn)[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家菊;;民國時期四川新生活運動與婦女奇裝異服[J];文史雜志;2006年02期
2 孫存準;;“新生活運動”毀于“運動”[J];文史天地;2008年05期
3 蘇新有;;試論抗戰(zhàn)前基督教會在新生活運動中的角色和作用[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08期
4 胡惠芳;;抗戰(zhàn)前新生活運動與國民生活的改造[J];池州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徐威;;1934年《申報》廣告中的新生活運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6 曹明臣;;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nèi)新生活運動研究述評[J];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02期
7 薛鋒;;“新生活運動”無果而終[J];中國人大;2012年13期
8 王曉輝;沈世培;;1934年社會輿論對新生活運動的回應(yīng)——以《申報》為中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艾萍;;以組織的名義:上海市新生活運動論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11期
10 左玉河;;新生活運動在河南[J];黃淮學刊(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敏超;;戰(zhàn)前國民經(jīng)濟建設(shè)運動中的朝野努力與分歧[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2年卷)[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光奎;甘洛:十二大工程助推彝區(qū)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N];涼山日報(漢);2010年
2 本報記者 陶祥 郭薇 古道倫 吳啟昌 羅曉華 萬傳云 楊開金 毛永標 張?zhí)靿?開展“彝區(qū)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我州各地反響強烈[N];涼山日報(漢);2010年
3 記者 王云;涼山啟動彝區(qū)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N];四川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陳曦;在改善民生推動跨越上求實效 深入推進彝區(qū)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N];涼山日報(漢);2010年
5 楊勝光;會理:三年投入1500萬強力推進新生活運動[N];涼山日報(漢);2010年
6 本報評論員;鋼班子帶鐵隊伍,推進彝區(qū)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N];涼山日報(漢);2010年
7 本報記者 賈巴爾且;金陽:彝區(qū)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穩(wěn)步推進[N];涼山日報(漢);2010年
8 龍偉;以“九個統(tǒng)籌結(jié)合”為抓手 務(wù)求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取得實際成效[N];涼山日報(漢);2010年
9 州精神文明辦;扎實推進彝區(qū)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N];涼山日報(漢);2010年
10 張丹平;昭覺縣政協(xié)積極建議 確保“新生活運動”不走過場[N];四川政協(xié)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溫波;南昌市新生活運動研究(1934-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2 韓鼎贏;傳統(tǒng)長幼相見禮儀的終結(jié)與現(xiàn)代重建[D];上海戲劇學院;2013年
3 艾萍;變俗與變政[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艷妮;民國貴州新生活運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威;廣告視野下的新生活運動[D];吉林大學;2011年
3 趙欣潔;天津新生活運動研究1946-1948[D];河南大學;2011年
4 劉鋒;山東省新生活運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班忠玉;新生活運動與民國社會生活[D];蘇州大學;2005年
6 汪進春;基督教與新生活運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楚;1934-1937年浙江新生活運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8 樊高紅;新生活運動與民國社會生活[D];寧夏大學;2013年
9 胡兵;新生活運動的政治社會化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張瀟瀟;新生活運動中的社會表演探析[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5716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57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