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外交研究(1949-2009)
發(fā)布時間:2019-08-17 15:03
【摘要】:中國紅十字外交,就是在人道主義指引下,中國紅十字會以中國政府所簽署的國際人道法為依據,積極促進國際合作與友好交流,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統(tǒng)一安全,推動國際紅十字運動健康發(fā)展,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各項活動。 本文以中國紅十字會融入國際社會為線索,在對1949年至2009年共60年間的中國紅十字外交歷程做全景式描述的基礎上,分別對朝鮮戰(zhàn)爭、中印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和中越戰(zhàn)爭時期中國紅十字外交的過程、內容以及所發(fā)揮的作用進行分析,認為中國紅十字外交在戰(zhàn)爭時期可以發(fā)揮“化干戈為玉帛”的功效,并以發(fā)展中日、中美關系和加深中蘇關系為例,揭示紅十字外交在和平狀態(tài)下促進與加深邦交的“潤滑劑”作用。隨后,對中國紅十字會對外援助(主要是經濟援助)進行考察,表明紅十字援外外交是政府外交的反映,這在彰顯紅十字會博愛胸懷的同時,也促進和加深了中國同其他各國之間的友誼。中國紅十字外交在維護和促進祖國領土主權完整統(tǒng)一中,積極貫徹“一個中國”原則,發(fā)揮了特殊作用,是和平統(tǒng)一的有力推手。 此外,在分析紅十字會的特殊性和對其第一屆理事會的構成分析基礎上,并以中國紅十字會促進旅日朝僑歸國為例,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紅十字外交是中國推行國際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有效形式。 總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紅十字會繼續(xù)高舉人道主義旗幟,在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開展外交工作,承擔了在特殊情況、突發(fā)事件中以及政府不便出面辦理的有關事宜,是中國開展民間外交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在國際上展示新中國的良好形象,增強新中國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紅十字外交屬民間外交范疇,與政府外交是“有機的整體,二者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的關系,其地位與作用是其他民間組織所無法替代的。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7
本文編號:2527861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嘉東;王效賢;;周恩來與中日關系述論[J];黨的文獻;2007年06期
2 曉音;建國初震驚中外的美國間諜案[J];黨史縱覽;2000年01期
3 何立波;;抗戰(zhàn)期間的延安日本戰(zhàn)俘學校[J];湘潮;2007年11期
4 池子華;;建國后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首訪日本紀實[J];鐘山風雨;2007年03期
5 池子華;;抗美援朝與中國紅十字會的國際救援[J];鐘山風雨;2009年02期
6 池子華;;一部中國紅會史研究的“問題”之作——評《中國紅十字會初期發(fā)展之研究》[J];民國檔案;2007年04期
7 吳佩華;高鵬程;周小蓉;;建國初期中國紅十字會恢復鞏固國際合法席位的斗爭[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周秋光;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中國紅十字會的國際交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4期
9 陳正雄;李儉光;;旅日中國人的基本情況[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0年03期
10 周秋光;晚清時期的中國紅十字會述論[J];近代史研究;2000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王存福;[N];中國檔案報;2005年
2 記者呂傳忠;[N];人民日報;2002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N];人民日報;2006年
,本文編號:2527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52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