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五四”新文化運動百周年四題
[Abstract]:The May 4th Movement is a decisive battl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trends of thought in Chinese society. The debate over its evaluation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reflects different demands on where to go within Chinese society. "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not only a supplementary lesson in the thought of the 1911 Revolution,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forerunner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a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contributes to it; the saying that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interrup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false word that runs counter to the historical reality; and what is important i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patriotism, democracy, science, innov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
【分類號】:K26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聊齋俚曲集》飲食文化分析[J];蒲松齡研究;2011年04期
2 吳文南;;論《圣經》中人的存在——人與天地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3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4 于翠玲;;孫中山《實業(yè)計劃》對印刷工業(yè)的論述及其影響——以民國時期印刷雜志對“總理遺教”的闡釋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王和生;“循!迸c“超越”——試論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6 王淵;;論孫中山的國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陳鵬鳴;試論康有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學;2000年04期
8 李偉,司桂梅;孫中山權力制約思想探析[J];安徽史學;2001年03期
9 李國環(huán);孫中山發(fā)展農業(yè)和振興實業(yè)的經濟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10 湯奇學;晚清政治思想超前發(fā)展述論[J];安徽史學;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強;;道德資源整合與網絡道德建設[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王義;;淺析新儒家對經濟的態(tài)度——以賀麟為例[A];孔學研究(第十七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七次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肖小明;;論民生問題背景下責任政府的構建[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白中偉;;中國共產黨的使命與中國命運[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5 廖加林;;公私觀念與公德、私德[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6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7 虞崇勝;王洪樹;;論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機制中的作用[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8 吳忠民;;民生的基本涵義及特征[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9 董天策;;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范式[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10 石河;;論孫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來容;院士制度與民國學術[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李奕霏;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局部執(zhí)政的人民利益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趙曉峰;公私定律:村莊視域中的國家政權建設[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與現代轉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楠;賀麟文化哲學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趙聰影;論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的構建及價值[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永剛;政治文化與科技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翠杰;論和諧社會建構中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媛媛;近現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杜全偉;孔孟德育思想的現代轉化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陳艷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道德教育[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頤;;重溫“五四”精神:捍衛(wèi)啟蒙[J];粵海風;2001年03期
2 張全之;“五四”精神傳統(tǒng)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J];書屋;2003年04期
3 哈戰(zhàn)榮;“五四”精神的再認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年05期
4 陳立中;;“五四”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解析[J];科學社會主義;2007年06期
5 石學峰;;淺論“五四”精神的現代傳承[J];當代社科視野;2009年06期
6 錢淑蘭;毛曄;;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 做新時期優(yōu)秀青年[J];咸寧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石學峰;;“五四”精神的內在本質和現代傳承[J];重慶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8 何曉明;;“態(tài)度”、“思想”不可混淆,“民主”、“科學”互為前提——關于“五四”精神的再思考[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9 何曉明;“五四”精神的文化反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10 陳依元;“五四”精神:反思與超越[J];青海社會科學;198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附錄二:已出《時代與思潮》(1—6期)全目[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共青團呼和浩特市委員會;弘揚“五四”精神 建設和諧首府[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7年
2 閆旭;弘揚“五四”精神 樹新風 促發(fā)展 做合格團干部[N];四平日報;2008年
3 周晗邋瑞華 杜彪;學“五四”精神 講理想信念[N];揚州日報;2008年
4 張思寧;節(jié)日里的“五四”精神[N];遼寧日報;2008年
5 實習生 齊展;“推進轉型 青春建功——遼源青年協(xié)力行動”全面啟動[N];遼源日報;2008年
6 朱敏麗;“五四”精神與當代青年論壇舉行[N];泰州日報;2008年
7 ;團委召開紀念“五四”運動座談會[N];那曲報;2009年
8 ;弘揚“五四”精神推動紅河新發(fā)展[N];紅河日報;2009年
9 楊衛(wèi)澤;弘揚“五四”精神 做無愧于時代的無錫青年[N];無錫日報;2009年
10 記者 李鳳霞;我市各界青年隆重舉行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會[N];周口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金立群;“五四”精神的孵化器[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付季雙;中國共產黨“五四”紀念評述之嬗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02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50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