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qū)華僑華人社會研究(1860
本文關(guān)鍵詞:北洋政府的一戰(zhàn)華工政策及保僑措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03年
近代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qū)華僑華人社會研究(1860—1931年)
卜君哲
【摘要】: 在近代史上,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qū)曾是華僑華人的一個重要聚居地,旅居人數(shù)曾高達幾十萬人,是當時僅次于南洋華僑的第二大海外華人社會。但長期以來,受中蘇國家關(guān)系、東北亞國際形勢等因素的影響,對俄羅斯華僑的關(guān)注和研究一向甚少,以至于其中大部分史實一直處于塵封狀態(tài)。本文試圖運用歷史人口學、社會學、國際移民學等相關(guān)理論,結(jié)合歷史文獻,分四個部分對1860—1931年間的近代俄羅斯華僑華人史的概況做一梳理,以期為繁榮中俄友好往來史和華僑華人史研究提供參考。 本文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論述的是早期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qū)華僑群體的形成與分布,具體包括近代華人移居俄國的歷史背景及結(jié)構(gòu)兩個內(nèi)容。 第二部分:主要論述的是近代旅俄華人社會最悲慘的一個歷史時段,即十月革命前十年(1910—1917年)旅俄華僑社會的歷史演變。 第三部分:主要論述十月革命后(1917—1931年)14年間蘇俄新政府建立時期華僑華人社會的情況,,包括華僑社會的改善和華人社會的萎縮及逐步消失的歷史過程。 第四部分:主要論述華僑對僑居國俄羅斯和對祖籍國中國以及對兩國之間經(jīng)濟、技術(shù)、文化等方面的貢獻。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K51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馬莉;中俄關(guān)系視野下的華僑華人[D];暨南大學;2008年
2 謝清明;北洋政府的一戰(zhàn)華工政策及保僑措施[D];暨南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林軍;全俄華僑組織──旅俄華工聯(lián)合會研究[J];北方論叢;1994年01期
2 薛銜天,黃紀蓮;中國人民對十月革命的支援[J];世界歷史;1987年05期
3 李永昌;中國近代赴俄華工述論[J];近代史研究;1987年02期
4 李顯榮;;旅俄華工與十月革命[J];歷史教學;1979年11期
5 亞歷山大G·拉寧,李宏為;中國移民在俄國——中國移民對俄國遠東發(fā)展的貢獻[J];歷史檔案;1994年02期
6 林軍;中國與烏克蘭歷史上的聯(lián)系及十月革命前旅烏華工[J];求是學刊;199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元宮;;20世紀初期蘇俄華人共產(chǎn)主義組織中央機構(gòu)名稱考辨[J];黨的文獻;2011年02期
2 李志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十月革命時期的赴俄華僑[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05期
3 李斌;;廢約與十月革命道路的選擇——兼論蘇俄對華宣言的影響[J];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4 劉芳彬;;海外華僑華人與馬列主義的早期傳播[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5 A·拉林,閻國棟;俄羅斯華僑歷史概述[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年02期
6 管書合;楊翠紅;;防疫還是排華?——1911年俄國遠東地區(qū)大規(guī)模驅(qū)逐華僑事件研究[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1年03期
7 公仲;“萬里長城”與“馬其諾防線”之間的突圍——歐洲華文文學新態(tài)勢[J];華文文學;2003年06期
8 李志學;;試析1860年~1914年間的赴俄華僑[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李正軍;尚金州;;見過列寧的中國人知多少[J];世紀橋;2012年06期
10 林鵬;;試論國家觀與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思想基礎(chǔ)——蘇俄兩次對華宣言對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影響[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趙俊亞;旅俄華人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衡朝陽;中共黨史研究的新文獻與新視域(1978-2008)[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衛(wèi)東;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東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朱鵬;北洋政府救助俄屬遠東地區(qū)難僑研究(1918-1920年)[D];暨南大學;2010年
5 李斌;廢約運動與民國政治(1919-1931)[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羅艷艷;晚清及民國初期山東籍海外僑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冰慧;歐盟國家移民政策及其對中國新移民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6年
3 馬莉;中俄關(guān)系視野下的華僑華人[D];暨南大學;2008年
4 陳圣雷;中俄黑龍江邊境貿(mào)易研究(1858-1917)[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謝清明;北洋政府的一戰(zhàn)華工政策及保僑措施[D];暨南大學;2013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崢;劉啟強;;民國時期廣西民間“標會”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32期
2 于華飛;馬驪;Philippe Nivet;;一戰(zhàn)時期駐法華工教育與工人政治意識覺醒[J];北方論叢;2009年03期
3 林軍;全俄華僑組織──旅俄華工聯(lián)合會研究[J];北方論叢;1994年01期
4 蘇連元;;我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J];春秋;1997年03期
5 喜富裕;關(guān)于中國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亞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03期
6 沈莉華;關(guān)于俄羅斯遠東中國移民問題的思考[J];東北亞論壇;2005年04期
7 劉清才;;中俄關(guān)系進入全面發(fā)展的新時期[J];東北亞論壇;2006年05期
8 周慧杰;從中蘇同盟到中俄戰(zhàn)略伙伴關(guān)系[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5年03期
9 樸昌昱;1937年以前在俄國沿海州的朝鮮人[J];東疆學刊;2000年03期
10 李其榮;;華人新移民研究評析[J];東南亞研究;200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邵允振;1980年代以來的美國華僑華人與中美關(guān)系[D];暨南大學;2006年
2 趙俊亞;旅俄華人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朱鵬;北洋政府救助俄屬遠東地區(qū)難僑研究(1918-1920年)[D];暨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守龍;我國民間標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明勝;俄國遠東的中國移民(1860-1917年)[D];吉林大學;2007年
3 余九林;港英政府對華工出洋政策的歷史演變(1853-1930)[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叢愛娟;參加一戰(zhàn)的華工與威海衛(wèi)[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馬莉;中俄關(guān)系視野下的華僑華人[D];暨南大學;2008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鵬;北洋政府救助俄屬遠東地區(qū)難僑研究(1918-1920年)[D];暨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羅艷艷;晚清及民國初期山東籍海外僑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謝清明;北洋政府的一戰(zhàn)華工政策及保僑措施[D];暨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林軍;全俄華僑組織──旅俄華工聯(lián)合會研究[J];北方論叢;1994年01期
2 彭家禮;歷史上的華工出國[J];近代史研究;1984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明歡;;歐洲華人社會巨變是歐洲華人研究的強大動力[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9年04期
2 王俊秀;;《當代美國華人社會:移民、種族和社區(qū)變遷》出版[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9年04期
3 一木;;19世紀末特立尼達華人社會[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88年03期
4 王秀紅;;美國華裔婦女對華人社會的影響[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5 張向華;從透視美國華人社會的角度看話劇《喜福會》[J];社會科學;1994年05期
6 鄭志明;;泰國華人社會與宗教(上)[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石滄金;;試析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與祖籍國關(guān)系的演變——以馬來西亞華人社團為例[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6年02期
8 方碧姬;;潛在于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文化差異——華人社會與英美社會之比較[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莫家浩;;海水到處有華人馬六甲的守望[J];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2009年06期
10 盧云峰;梁景文;;華人社會中的宗教與環(huán)保初探[J];學海;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昭芳;;華人社會臨床毒物學之概觀[A];海峽兩岸第三屆毒理學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許在全;;菲華社會與五緣文化[A];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曾玲;;新加坡福德祠綠野亭文獻的學術(shù)價值與出版狀況[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韜文;;理論化是華人社會傳播研究的出路: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張力處理[A];中國傳播學:反思與前瞻——首屆中國傳播學論壇文集[C];2002年
5 劉正才;;論華人企業(yè)治理模式的形成和發(fā)展趨勢[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6 莊國土;陳君;;1980年代以來東南亞的中國新移民[A];21世紀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蔡鐵民;;閩南僑胞鄉(xiāng)情流變[A];福建僑鄉(xiāng)民俗——福建僑鄉(xiāng)民俗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8 傅喚民;;“紫云黃”祖地風情[A];福建僑鄉(xiāng)民俗——福建僑鄉(xiāng)民俗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9 張麗;;20世紀上半期香港社會結(jié)構(gòu)分層研究[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1年卷[C];2001年
10 俞云平;;泰國華僑華人社會的血緣地緣紐帶[A];《譜牒研究與華僑華人》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培康;[N];中國貿(mào)易報;2009年
2 鐘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3 季向陽;[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4 楊寧 段藝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5 子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6 蔚中;[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7 申文 編譯;[N];中國貿(mào)易報;2010年
8 蕭冬;[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9 本報記者 王丕屹;[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10 ;[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廣志;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2 李未醉;加拿大華人社會內(nèi)部的合作與沖突(1923-1999)[D];暨南大學;2006年
3 石滄金;馬來西亞華人社團史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4 洪源善;當代泰國與印尼華人社會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余彬;主權(quán)和移民:從“舊約”到“新約”[D];暨南大學;2009年
6 胡春艷;抗爭與妥協(xié):馬來西亞華社對華族母語教育政策制定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0年
7 黃美冰;日常歌唱與文化認同:馬來西亞華人敘事探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劉正才;中國家文化與華人企業(yè)治理模式[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張鐘鑫;新加坡華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汪鯨;新加坡華人族群的生活世界與認同體系(1819-1912)[D];暨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好春;吧城華人社會奴婢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2 蒲晶;從《公案簿》看18-19世紀印尼巴達維亞華人社會[D];海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友群;美加華人社會融入性對比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4 鄭艷;二戰(zhàn)后泰國與緬甸華人社會比較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5 楊靜;從泰國政府政策看當?shù)厝A人社會發(fā)展[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羅華;穩(wěn)固的邊緣:老撾華人社會的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7 余迅翎;東華醫(yī)院與近代香港華人社會[D];暨南大學;2008年
8 黃明煥;戰(zhàn)后印支三國華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9 溫彩霞;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美國加州華人、日本人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10 王曉艷;澳大利亞華人社會的歷史變遷(1848-1947)[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北洋政府的一戰(zhàn)華工政策及保僑措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59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3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