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調(diào)查研究與農(nóng)村公共食堂的存廢
[Abstract]:Based on the dual consideration of history and reality, Mao Zedong made a lot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rural public canteens in 1961. He not only advocates the whole party hand-in-han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but also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organiz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fter a lot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rom "point" to "face" and on the basis of obtaining a lot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he resolutely made the decision to dissolve the rural public canteen.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rural public canteens not only shows his positive attitude of exploring the law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but also reflects his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work style.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
【分類號】:K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前;;談談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駁人民公社化運動“搞早了”的謬論[J];教學與研究;1959年12期
2 萬欣 ,于俊文 ,曹序 ,趙玉林 ,高宏鼎;生產(chǎn)關系適合生產(chǎn)力性質(zhì)的規(guī)律和人民公社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0年01期
3 劉開基;;為鞏固農(nóng)村人民公社而奮斗[J];山西政報;1958年36期
4 成波平;;福建連江縣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J];黨史研究與教學;1989年03期
5 曉林;;一平二調(diào)[J];歷史教學;1993年03期
6 楊富貴 ,楊瑞紅;實事求是地總結(jié)“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經(jīng)驗教訓[J];黑龍江史志;1994年06期
7 高永昌;從人民公社化運動到“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文化大革命”發(fā)生的經(jīng)濟根源初探[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6年05期
8 甘毛文;略談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經(jīng)驗教訓及其思考[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郭劍林;彭向陽;;理想的追求及其失誤[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10 袁燮銘;;上海地區(qū)“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述論[J];史林;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建國;;建國后黨的指導思想是否有民粹主義影響問題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辛逸;;農(nóng)村人民公社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賀海輪;;中國農(nóng)村的三次重大改革與啟示[A];中國共產(chǎn)黨與現(xiàn)代中國[C];2001年
4 有林;;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編纂當代中國史[A];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陳煦;蘇峰;;1961年京郊調(diào)查對糾正大躍進“左”傾錯誤的貢獻[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第五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上)[N];人民日報;2009年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陳晉;劉少奇:要搞“正確的調(diào)查”[N];北京日報;2011年
3 ;戰(zhàn)勝困難 東莞1961年出現(xiàn)“包產(chǎn)到戶”[N];東莞日報;2011年
4 劉正山(書評人);源于歷史考察的理性發(fā)現(xiàn)[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瑞;論河南省的“大躍進”運動[D];河南大學;2002年
2 李海濱;“大躍進”時期農(nóng)村公共食堂的歷史解讀[D];河北大學;2005年
3 趙紹益;六十年代初期河南省救災渡荒工作初探[D];四川大學;2005年
4 王東艷;濟寧地區(qū)1959年糧荒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付小彥;社會事件中的邳縣“農(nóng)民畫活動”與“農(nóng)民畫”[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6 姚立迎;新中國十七年婚姻文化嬗變研究(1949-1966)[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宗敏;“大躍進”運動時期中國社會輿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8 彭勇;福建省“大躍進”運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方賽容;論農(nóng)村人民公社的糧食分配制度[D];湘潭大學;2008年
10 吳劍飛;“三面紅旗”形成的歷史背景及歷史演變探析[D];河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02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20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