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國時期上海回族商業(yè)衰退原因
本文選題:民國時期 + 上海; 參考:《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摘要】:民國時期,隨著上海全國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以及近代民族資本及工商業(yè)的興起,上海回族商業(yè)一度出現(xiàn)了行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經(jīng)營范圍愈加廣泛等繁榮態(tài)勢。然而,由于動蕩時局破壞、回族社會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受伊斯蘭教關(guān)于商業(yè)禁重利思想的影響,上海回族商業(yè)難以得到穩(wěn)定的發(fā)展空間和實現(xiàn)資本的有效積累,在短暫的興盛后開始出現(xiàn)頹勢和衰退。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us of the 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Shanghai, and the rise of modern national capital and industry and commerce, the business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n Shanghai once appeared a prosperous situation, such as the scale of the industry was expanding and the scope of management was more extensive. However,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urbulent times, the low level of education in the Hui society as a whole, and the influence of Islam's idea of banning commerce from profiting,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Hui business in Shanghai to obtain a stabl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After a brief boom, decline and recession began.
【作者單位】: 北方民族大學社會學與民族學研究所;
【分類號】:F127.8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良斌;祝偉宏;段志娟;周小平;姚一明;江秋香;;小兒淺表血管瘤超聲引導下硬化劑注射治療進針位置的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7年18期
2 李雪嬌;高虹;郭峻梅;易欣;樊偉;;高頻彩超診治新生兒肌肉腫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7年01期
3 趙忠芳;王蕊;馬少林;;VEGF在增生期血管瘤患兒用普萘洛爾治療外周血中的表達[J];江蘇科技信息;2015年19期
4 董娟;紀堯峰;;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嬰幼兒腮腺血管瘤[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4年06期
5 吳杉英;王彪;陳麗芬;黃祖根;黃循鐳;王美水;;普萘洛爾治療對增生性血管瘤患兒血清中VEGF、bFGF、MMP-9的影響[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4年04期
6 陳敏華;劉林勇;高惠珍;;注射聚桂醇治療小兒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臨床效果[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4年01期
7 李基偉;吳學東;潘云;戴麗萍;王寧;孫迪文;周雨;;兒童血管瘤內(nèi)皮細胞Cyclin D1、p16、CDK4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年20期
8 曹冬梅;杜國輝;王春艷;楊建春;郅春富;;不同方法治療小兒體表血管瘤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年08期
9 張相民;藍小林;朱小燕;田克強;羅克勤;肖富福;;平陽霉素聯(lián)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療兒童頭頸部血管瘤的臨床觀察[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10 張美霞;;平陽霉素和地塞米松聯(lián)合注射治療嬰幼兒頭面部血管瘤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3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楊暉;;兒童眼瞼血管瘤局部注射治療引發(fā)視網(wǎng)膜動脈阻塞一例[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08年02期
2 付時章;殷國前;王斌;黃和平;黃琳玲;簫慶昌;;銅針治療體表血管瘤55例臨床分析[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8年05期
3 壽柏泉;壽衛(wèi)東;楊震;張森林;董震;;平陽霉素治療血管瘤與脈管畸形的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8年01期
4 張蓉,鄭玉鳳,劉倚河;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淺表血管瘤60例[J];人民軍醫(yī);2005年01期
5 王勇,劉文英,唐耘熳,俞松,彭強;瘤內(nèi)注射曲安縮松、地塞米松治療兒童血管瘤[J];中國醫(yī)刊;2004年12期
6 梁建,黃海濱,陳劍名;體表血管瘤治療方法的探討[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光寧;;西北回族社會自尊感形成的結(jié)構(gòu)分析[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孫俊萍;;關(guān)于回族學研究的幾個問題[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海存福;;回族學研究的幾個方法問題——以回族教育研究為例[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霍維洮;;近代西北回族社會組織二重性及其演變[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馬廣德;;從《回族研究》50期看近13年來的回族學研究[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馬啟成;哈正利;;與時俱進的百年回族研究——20世紀回族研究述略(摘要)[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白貴;馬騏;;論回族發(fā)展過程中傳媒資源利用的幾個問題[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馬紹美;;回族學學科建設研究三議[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楊志娟;;近代西北回族教育及回族知識分子的產(chǎn)生[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胡云生;;構(gòu)想與現(xiàn)實:三重關(guān)系互動中的回族認同[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文炯;回族社區(qū):“單位”之間的社會互動[N];中國民族報;2006年
2 白貴 金強;回族新文化運動與回族報刊[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寧夏大學 孫振玉;見證回族語言文化的魅力[N];寧夏日報;2011年
4 李健彪;回族學會研討科學發(fā)展觀在回族聚居區(qū)的實踐[N];中國民族報;2009年
5 記者 朱冊;州回族學會召開回族學研討交流會[N];大理日報(漢);2011年
6 本報記者 孫燕;從性別意識看回族女性[N];中國民族報;2006年
7 周競紅;紅旗漫卷西風[N];中國民族報;2007年
8 牧冬;地方民族史研究的一個新成果[N];山西日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李成生;千錘百煉鑄“合金”[N];云南日報;2000年
10 蘭州城市學院 馬志麗;伊斯蘭教的民族性與回族的宗教性[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文芳;社會轉(zhuǎn)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觀念、行為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高小巖;游離中沉淀:認同與變遷的都市回族視角[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駱桂花;甘青寧回族女性傳統(tǒng)社會與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4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會變遷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會歷史變遷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馬克繼;云南回族農(nóng)商文化傳統(tǒng)與經(jīng)濟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謝立宏;寧夏固原飲河村回族失地農(nóng)民生活方式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張嶸;傳統(tǒng) 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D];蘭州大學;2011年
9 閃蘭靖;回族基層社區(qū)平衡發(fā)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常棣;三亞回族的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婧;新生代進城務工回族女性群體文化變遷研究[D];寧夏大學;2015年
2 馬伊罕博;基礎教育階段回族子女教育類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3 馬克鋒;寧夏回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4 梁鴻蒙;北京牛街經(jīng)濟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5 徐卉;蘭州市城鎮(zhèn)化進程中回族價值觀念的變遷[D];西北民族大學;2015年
6 王程林;西安地區(qū)清真寺建筑特點分析與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年
7 崔苗苗;青海回族來源述略[D];青海師范大學;2016年
8 李明明;民國時期回族的翻譯活動研究[D];北方民族大學;2016年
9 曹政;回族社區(qū)更新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10 蒲國鑫;回族開齋節(jié)的儀式傳播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1097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10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