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與“官治”:從地方自治改革看清朝的滅亡
本文選題:地方自治 + 官治; 參考:《廣東社會科學》2014年06期
【摘要】:地方自治是晚清民間吁求之一,立憲派、革命派將其視為民主建設(shè)的基礎(chǔ)。新政開始后,清政府將地方自治納入改革范疇,對如何改革,各級官員有不同看法。為穩(wěn)步推進,清政府在天津進行了自治實驗。在此基礎(chǔ)上,推出地方自治的最終方案,其實質(zhì),就是在官方監(jiān)督下,建立分權(quán)制衡式的自治組織,并在不影響官方稅收的前提下,籌集資金開展地方建設(shè)。這種"官治"色彩濃厚的"自治"方案,激化了社會矛盾,成為清朝滅亡的誘因。
[Abstract]:Local autonomy was one of the civil appea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constitutionalists and revolutionaries regarded it as the foundation of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deal, the Qing government brought local autonomy into the reform category, and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had different views on how to reform. In order to advance steadily, the Qing government carried out autonomous experiment in Tianjin. On this basis, the ultimate plan of local autonomy is to establish a decentralized self-governing organization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o raise funds to carry out local construc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official tax. This kind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color "autonomy" scheme, intensified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became the inducement which the Qing Dynasty perishe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地方自治與清末變革”(項目號10XNB02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5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侯旭東;;中國古代專制說的知識考古[J];近代史研究;2008年04期
2 黃敏蘭;;質(zhì)疑“中國古代專制說”依據(jù)何在——與侯旭東先生商榷[J];近代史研究;2009年06期
3 萬昌華;;一場偏離了基點的“知識考古”——侯旭東《中國古代專制說的知識考古》一文駁議[J];史學月刊;2009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澤章;;托克維爾與自由的正當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2 方瀟;;清代救災(zāi)法律制度述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3 夏新華;;近代中國工具性憲法及其法文化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4 吳春梅,王邦翠;立憲派與清廷決裂時間辨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5 王開璽;1907年安慶起義與晚清政局簡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6 王天根;;近代報刊與袁世凱軍政利益集團的興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黎俊祥;晚清新政的困境——以官制改革為中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論[J];安徽史學;2001年02期
9 劉長林,李云飛;試析陳獨秀的“以科學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10 肖建新;;宋代的監(jiān)察機制[J];安徽史學;200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增剛;;國際關(guān)系的雙層博弈框架:一個新政治經(jīng)濟學的思路[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劉業(yè)進;莫志宏;;從集中控制到框架條件管理——城市規(guī)劃的演化理論視角[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3 何軍;;有效性:共產(chǎn)黨執(zhí)政體系的治理績效基礎(chǔ)[A];變革世界中的政黨政治——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五輯)[C];2012年
4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施戍杰;;斯密動力、國家能力與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孔寒冰;項佐濤;;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孫曉春;;人民主權(quán)觀念與現(xiàn)代民主——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的政治文化解讀[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gòu)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民族思想及其當代價值[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三輯)[C];2009年
9 魯明軍;;誰之批判?何種現(xiàn)代性?——當代藝術(shù)批評的價值重思與實踐檢省(1990-)[A];中央美術(shù)學院青年藝術(shù)批評獎獲獎?wù)撐募痆C];2008年
10 肖瑛;;構(gòu)建總體性的友好社會——涂爾干的社會團結(jié)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quán)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3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高福美;清代沿海貿(mào)易與天津商業(yè)的發(fā)展[D];南開大學;2010年
6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8 程方;清代山東農(nóng)業(yè)發(fā)展與民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胡鋒;黎元洪與民初政局[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U,
本文編號:18981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89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