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國內外學者對四川羌區(qū)的社會考察述論
本文關鍵詞:民國時期國內外學者對四川羌區(qū)的社會考察述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四川師范大學》 2015年
民國時期國內外學者對四川羌區(qū)的社會考察述論
魏曉莉
【摘要】:民國時期國內外學者對四川羌區(qū)進行了一系列考察,形成了一批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記錄了近代羌區(qū)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厘清了羌族史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提出了羌族史中一些值得繼續(xù)深入探討的問題,為1949年以后的羌族識別以及羌族研究奠定了基礎。本文著重梳理這一系列學術考察。第一章為緒論,通過解釋論文題目中涉及的“羌”和“羌族”等概念,從空間范圍上對研究對象作一個界定;回顧和總結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并簡述研究思路與文獻來源。第二章論述國內外學者考察四川羌區(qū)的背景,主要從西方民族學的傳入、中國民族學研究的興起以及西南邊疆研究熱潮的形成等方面進行分析。第三章主要討論陶然士、葛維漢、甘博等外國學者對羌區(qū)的學術考察和開創(chuàng)性研究。第四章主要論述謝培筠、黎光明、莊學本、胡鑒民、馮漢驥、聞宥等學者以及中華基督教會總會邊疆服務團對羌區(qū)的考察。第五章主要分析這些考察活動對羌區(qū)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國民政府對這些考察活動的重視,以及考察成果對1949年以后羌族學術研究的影響。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258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田;;抗戰(zhàn)時期羌族地區(qū)的人類學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鄒瑩;;羌族語言研究綜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年04期
3 廖宇;孔又專;;莊氏《羌戎考察記》與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1年01期
4 徐銘;羌族人口的數(shù)量變化及其地理分布(1397-1952年)[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5 蘇珊·R·布朗 ,饒錦;在中國的文化人類學家和教士——大衛(wèi)·克羅克特·葛維漢(上)[J];中華文化論壇;2001年03期
6 周蜀蓉;;華西邊疆研究學會之再詮釋[J];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阮寶娣;羌族釋比與釋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鐘慧;羌族服飾文化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琳;;岷江上游的區(qū)域特點與經濟發(fā)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2 馮廣宏;;禹生西羌廣柔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3 魏梓秋;;白龍江流域藏族文化的邊緣性及其成因研究——以甘肅宕昌縣藏族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馮廣宏;;古族古國“雙子座”現(xiàn)象[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5 鄒立波;;春秋至兩漢時期岷江上游的族群狀況與文化特征[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6 陳志華;鄭禎誠;;巴蜀時期古郪國源流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7 陳玉堂;;從“釋比”的音譯談羌族釋比經典中“神名”的英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8 蔡京君;;作為文化展演的瓦爾俄足節(ji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1期
9 陳松;;羌族地區(qū)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民族關系嬗變[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10 周巴;;羌族民俗文化中的色彩運用[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倩;商周至魏晉南北朝羌人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梁中桂;爾卜羌寨村民的神圣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王蓓;《格薩爾王傳》與多康地區(qū)藏族族群認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李建華;西南聚落形態(tài)的文化學詮釋[D];重慶大學;2010年
5 井祥貴;納西族學校民族文化傳承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柏貴喜;四—六世紀內遷胡姓家族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曹書杰;后稷傳說與稷祀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趙心愚;納西族與藏族歷史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金尚會;中國彝族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寧;從《后漢書》重新審視東漢政府對羌政策[D];西北大學;2011年
2 王艷;白馬藏族社會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劉梅;北川羌族文化課程資源開發(fā)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鄧俊生;秦國與西戎民族關系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任以婷;民族旅游下羌族的文化表象與真實性[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卞思梅;論葛維漢的羌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王東;國家—社會視角下羌族村莊經濟轉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羅銘;羌族薩朗舞蹈形態(tài)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劉嬌艷;清嘉慶二十五年至二十世紀末四川藏區(qū)的政區(qū)變遷[D];云南大學;2011年
10 丁樹芳;兩晉南朝南蠻校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靜;;在羌族地區(qū)的外國傳教士[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劉箏箏;;近十年來羌族文化研究綜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3 黃項飛;口述檔案:構筑民族的立體記憶[J];檔案與建設;2005年07期
4 孫宏開;藏緬語族羌語支語言及語言學研討會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0年02期
5 初雪;口述史學與民俗學基本理論管窺——性質、對象、目的、方法比較[J];國外社會科學;1997年01期
6 楊雁斌;面向大眾的歷史學——口述史學的社會含義辨析[J];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05期
7 定宜莊;口述傳統(tǒng)與口述歷史[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孫慶忠;口述歷史的制作與口述傳統(tǒng)的發(fā)掘[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胡鴻保,王紅英;口述史的田野作業(yè)和文獻[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耿靜;羌族研究綜述[J];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J];滿語研究;2007年01期
2 林耀華;;蘇聯(lián)民族學近年來的成就[J];歷史研究;1956年10期
3 林耀華;從拉美之行看到的民族學問題[J];社會科學輯刊;1981年05期
4 靳薇;簡述日本民族學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J];學習與思考;1983年06期
5 金天明;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民族學的貢獻[J];社會科學輯刊;1984年05期
6 秋塞拜·果奇亞拉;張輝;;意大利民族學博物館史[J];民族譯叢;1984年01期
7 布朗利;塔薩爾基揚茨;潘大渭;;蘇聯(lián)民族學研究的主要方向[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4年03期
8 鄞江;蔡元培最早倡導開展我國民族學的研究[J];內蒙古社會科學;1987年01期
9 李德君;急待開拓的新興學科——《影視民族學》評介[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03期
10 索文清;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的科學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199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英才;張雁南;;民族學研究的歷史回顧[A];少數(shù)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2 秋浦;;民族學的新開端[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3 梁釗韜;;我國應有自己的民族學[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4 侯方岳;;關于民族學研究的幾個問題[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5 黃惠焜;;在實踐中建立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民族學[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6 陳國強;;論民族學研究的對象[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7 劉孝瑜;;略論民族學的定義和對象[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8 吳從眾;;淺談民族學的對象、任務與方法[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9 周光大;;建立與發(fā)展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幾個問題[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10 李孚同;;有關民族學建設的若干問題[A];民族學研究第一輯——首屆全國民族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星亮;[N];中國民族報;2002年
2 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趙阿平;[N];黑龍江經濟報;2008年
3 牛銳;[N];中國民族報;2008年
4 李瀾;[N];光明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牛銳;[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研究所 覃乃昌;[N];中國民族報;2008年
7 胡鴻保;[N];中國民族報;2010年
8 記者 吳艷;[N];中國民族報;2011年
9 任建勛;[N];湖北日報;2009年
10 海曄 甘青;[N];中國民族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孫補卿;中國飲食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臧穎;俄羅斯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3 阮靜;中西方人“社會性”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金尚會;中國彝族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陳昱成;中國苗族文化的民族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魏曉莉;民國時期國內外學者對四川羌區(qū)的社會考察述論[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2 畢俊鋒;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碩士論文選題初探(1980-2009)[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劉子云;學術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4 甘鳳春;基于專業(yè)核心能力的民族學本科課程設置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民國時期國內外學者對四川羌區(qū)的社會考察述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0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8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