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同官煤礦礦工生活研究(1939-1945)
本文選題:抗戰(zhàn)時期 + 同官煤礦; 參考:《內(nèi)蒙古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同官,1946年改名為銅川,同官之煤曾燒出標志著高度文明的唐三彩和宋代耀州瓷,也曾源源不斷地供給抗日大后方"軍工民用"。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晉、豫相繼淪陷,陜西省政府為解煤荒之困,與隴海鐵路局合辦同官煤礦,同官煤礦以此為契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為工礦企業(yè)供應了大量煤炭,為內(nèi)遷人員提供了工作崗位,有力支持了全國的抗戰(zhàn)。同官煤礦工人來源廣泛,大多是來自河南、山西的難民,也有本地的農(nóng)民,還有因戰(zhàn)爭內(nèi)遷的人員;在生產(chǎn)方式上,傳統(tǒng)生產(chǎn)和現(xiàn)代生產(chǎn)方式并存;在管理制度上,里工制、包工制、租采制和企業(yè)管理體制并存;礦工勞動條件很艱苦,工時長、強度大,工資低,在戰(zhàn)時飛漲的物價下,其生產(chǎn)、生活著實不易。為保障煤礦的正常生產(chǎn),穩(wěn)定礦職工,凝聚人心,同官煤礦成立了福利社、子弟學校、礦醫(yī)院;制定了休息休假、傷病撫恤、退休制度;開展了識字教育、勞動比賽、體育活動,緩解其生活壓力,確保其能夠安心生產(chǎn)。但戰(zhàn)時的醫(yī)療、教育和物質(zhì)條件匱乏,煤礦工人依舊處于艱難之中。本文力求通過同官煤礦礦工的基本情況、生產(chǎn)狀況、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研究,還原抗戰(zhàn)大后方礦工的真實生活面貌。通過分析煤礦工人的作業(yè)環(huán)境、工作時間、工資待遇、福利政策、教育醫(yī)療等,以豐富煤礦史、社會史和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填補抗戰(zhàn)大后方礦工研究空白。
[Abstract]:Tongguan, renamed Tongchuan in 1946, burned three colors of Tang Dynasty and Yaozhou porcelain of Song Dynasty, which symbolized a high degree of civilization, and also continuously supplied "military industry and civilian" to the anti-Japanese rear area. 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egan, Jin and Henan fell one after another.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al shortage, the Shaan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Longhai Railway Bureau jointly cooperated with the Tongguan Coal Mine, taking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make great progress and supply large quantities of coal to industrial and mining enterprises. For the internal migration personnel to provide a job, has been able to support the national war of resistance. Tongguan coal mine workers come from a wide range of sources, most of them refugees from Henan and Shanxi, as well as local peasants, as well as people who have moved internally as a result of the war. In terms of production method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roduction methods coexist; and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the local work system,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miners are very difficult, the working hours are long, the intensity is great, the wages are low, and under the soaring prices in wartime,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miners are not eas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production of the coal mines, stabilize the mining workers and rally the people, the Tongguan Coal Mine has set up welfare societies, children's schools, mining hospitals, formulated a system of rest, vacation, injury and injury pensions, retirement, and developed literacy education and labor competitions. Sports activities, ease their life pressure, to ensure that they can be safe to produce. But the wartime medical, educational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were scarce, and the coal miners were still struggling. This paper tries to restore the real life of the miners in the rear area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by studying the basic conditions,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daily life of the miners in Tongguan Coal Mine. By analyz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working hours, salary and treatment, welfare policy, educa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of coal miners, the research on coal mine history, social history and local history is enriched to fill in the gaps in the study of miners in the rear area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26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丁萬強;;九·一八事變后滿鐵撫順煤礦擴張情況綜述[J];綏化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吳志菲;;李毅中 挑戰(zhàn)礦難沉疴[J];財經(jīng)界;2007年09期
3 ;R壘臶x尫灔收安全生u"}摎W~=}P[J];勞動;1953年01期
4 ;關(guān)于開展安全檢閱工作的報告[J];山西政報;1954年2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涂興子;張應周;王懷新;;煤礦內(nèi)控制度“一、二、三”初探[A];全國煤炭企業(yè)改革與管理優(yōu)秀論文和調(diào)研報告[C];2002年
2 鐘聲宏;徐燕君;周永章;;煤礦自然條件、產(chǎn)業(yè)選擇與礦難關(guān)系探討[A];2007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2)[C];2007年
3 郭建寧;;平衡計分卡在煤礦的應用[A];第五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04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祖貽;;推動小煤礦聯(lián)合改造進程,促進地方煤礦健康發(fā)展[A];福建省煤炭資源可供性研討會專輯[C];2005年
5 周廷揚;;重視安全評估 防止重大事故發(fā)生[A];2007年全國煤礦安全學術(shù)年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7年
6 鄺四華;蔣志剛;;四川省煤礦企業(yè)職業(yè)安全現(xiàn)狀分析及解決途徑探討[A];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2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王天喜;朱心亮;孫振;張紅星;李振川;劉亞東;何志剛;李傳松;崔文放;栗書濤;呂遠;李賀強;;煤礦物資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的構(gòu)建與應用[A];2012煤炭企業(yè)管理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成果集(下)[C];2013年
8 黃曉東;吳行標;;“煤礦管理信息化”初探[A];第十四屆全國煤礦自動化學術(shù)年會暨中國煤炭學會自動化專業(yè)委員會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何麗;;煤礦企業(yè)科技人員比重過低狀況亟待改善[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9《全民科學素質(zhì)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六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9年
10 穆貴清;;煤炭企業(yè)精細化管理與信息化[A];全國煤炭企業(yè)精細化管理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雄 通訊員 唐頻輝;“今天我和你們一起下井去”[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鄒紅輝 通訊員 鄒煒;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堅決打擊非法煤礦[N];衡陽日報;2007年
3 李包發(fā);縣部署煤礦復產(chǎn)驗收工作[N];六盤水日報;2008年
4 本報評論員;鏟除煤礦事故滋生的土壤[N];中國煤炭報;2013年
5 ;鄉(xiāng)村煤礦問題突出整頓規(guī)范迫在眉睫 整頓規(guī)范迫在眉睫[N];山西政協(xié)報;2005年
6 高風 葉健;我國將分三步解決小煤礦問題[N];中國改革報;2006年
7 里瑞;三年解決小煤礦問題不動搖[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8 楊揚 記者 陸鐵男;鶴崗市南山區(qū)加強煤礦企業(yè)安全管理[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07年
9 周奎;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不利于安全生產(chǎn)[N];經(jīng)理日報;2007年
10 記者 謝思佳 通訊員 沈安信;全省只保留10對煤礦[N];南方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東;煤礦員工安全心理要素模型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2 周華平;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預測方法研究及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3 李玲;煤礦企業(yè)ERP模式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10年
4 李賢功;中國煤礦重大瓦斯事故致因復雜性機理及其管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5 牛立東;資源整合煤礦安全監(jiān)管信息化模型研究與實踐[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6 王寧;基于區(qū)域因子分析的我國煤礦甲烷排放與控排對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志鵬;山西省左云縣煤礦監(jiān)管制度變遷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2 石希艷;我國煤礦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管理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孫軼;近代鄂東南煤炭的開發(fā)與運銷(1875-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 袁恬;煤炭企業(yè)VOEC安全管理體系的構(gòu)建與應用[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宋耀;我國煤礦安全監(jiān)管問題探析[D];四川大學;2006年
6 胡冬紅;煤礦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預警管理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0年
7 李新光;我國非法煤礦的博弈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良華;河南省煤礦事故致因機理及對策分析[D];鄭州大學;2008年
9 李進;煤礦地測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6年
10 張建;煤礦風險信息集成與智能預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748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77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