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從兩則新史料來看晚清時期中國在朝鮮元山的勢力

發(fā)布時間:2018-03-12 15:11

  本文選題:元山 切入點:中國勢力 出處:《安徽史學》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具體到一個城市或地區(qū)的個案研究,應該成為進一步深化近代中朝關系史研究的一個新的突破口與增長點,F(xiàn)藏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的1888年中朝《元山口華商新界暫擬章程》,不僅彌補了有關近代中國在朝鮮設立租界史料的缺憾,而且也是反映1880年代中國在元山港勢力的一份重要史料。至于1894年聶士成考察朝鮮期間留下的《朝鮮元山海口說》等記錄,則進一步反映了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中國在元山的勢力情況。諸如元山港中國勢力等具體個案的深入研究,無疑有助于克服中國學界在有關19世紀末中國在朝鮮勢力及其性質問題上的"集體失語"現(xiàn)象。
[Abstract]:Case studies specific to a city or region, It should be a new breakthrough and growth point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ino-Korean relations in modern times. The New Territories temporary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Chinese businessmen in Yuan Shan Kou, the archives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Tibet and Taiwan on middle of 1888, no. It only mad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concer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cessions in Korea by China in modern time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 reflecting China's influence in Yuanshan Port in the 1880s. As for the records left by Nie Shih-cheng during his visit to North Korea in 1894, such as, "the theory of the sea mouth of Yuanshan, Korea," and so on. It further reflect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power in Yuanshan on the ev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in-depth study of specific cases such as the power of China in Yuanshan Harbor, Undoubtedly, it will help to overcome the phenomenon of collective aphasia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issue of China's power in Korea and its nature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作者單位】: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252;K3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權赫秀;;韓國藏1891年中朝元山電線合同原本及其史料價值[J];安徽史學;2010年03期

2 賀江楓;;朝鮮半島的中國租界——以1884至1894年仁川華商租界為個案研究[J];史林;2012年01期

3 權赫秀;;陳樹棠在朝鮮的商務領事活動與近代中朝關系(1883年10月—1885年10月)[J];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景東升,蘇全有;袁世凱與俄國遠東外交[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權赫秀;;有關袁世凱史料三件考證[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李曉光;趙偉;;略論袁世凱駐朝期間清朝在朝鮮商務的發(fā)展及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4 李曉光;;袁世凱對朝經(jīng)濟干涉政策之透視(1885—1894)[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5 呂萍;;簡論兩次朝俄密約事件與清政府的對應[J];東北史地;2007年03期

6 權赫秀;近代中國第一所公立韓國語教育機構——袁世凱駐韓公署附設韓語學堂考[J];當代韓國;2003年Z1期

7 張禮恒;王偉;;“樸定陽事件”與中朝之間的外交紛爭[J];當代韓國;2010年03期

8 趙丕強;;試論信息與清朝甲午慘敗[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9 張巖;黃定天;;試論《中日修好條規(guī)》的不平等性[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10 周國瑞;陳尚勝;;清光緒年間中朝海事交涉研究(1882—1894)——以海難船只被搶為中心[J];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賀江楓;;朝鮮半島的中國租界——以1884至1894年仁川華商租界為個案研究[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潘曉偉;俄國對朝鮮政策研究1860-1910[D];吉林大學;2009年

2 左世元;近代中國政派、政要之對日態(tài)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盛利;清朝對朝鮮外交體制變通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廖志坤;中國近代政治轉型的曲折反映[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娟;洪憲帝制時期的中日外交[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曉陽;郭廷以近代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鮑牧松;北洋集團成員眼中的袁世凱形象[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呂萍;清政府對朝鮮干涉政策研究(1885—1894)[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宋娜娜;朝鮮“壬午兵變”與清對朝政策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6 楊艷;朝鮮巨文島事件及清政府的對策[D];延邊大學;2008年

7 柴榮;朝鮮近代海關設立前后中朝日貿易關系的變化[D];延邊大學;2010年

8 鐘鴻昌;清政府引導朝鮮開港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聶金凱;袁世凱在朝鮮的活動與近代中朝日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韋婉;朝鮮礦業(yè)華工研究(1910-1945)[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權赫秀;馬相伯在朝鮮的顧問活動(1882年11月—1884年4月)[J];近代史研究;2003年03期

2 權赫秀;;陳樹棠在朝鮮的商務領事活動與近代中朝關系(1883年10月—1885年10月)[J];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01期

3 郭海燕;;中日朝鮮通訊權之爭與清朝外交政策的轉變[J];文史哲;2007年01期

4 權赫秀;;晚清對外關系中的“一個外交兩種體制”現(xiàn)象芻議[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申學鋒;;晚清軍費政策的演變[J];學術研究;2006年05期

2 曹英;;晚清中國沿海非通商口岸的“準開放”問題[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3 康沛竹;晚清災荒頻發(fā)的政治原因[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9年03期

4 魏明樞;晚清時期客家華僑在國內的經(jīng)濟投資[J];史學月刊;2003年06期

5 董傳嶺;;晚清山東的黃河水災[J];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08期

6 向中銀;;晚清時期外籍人才引進述論[J];史學集刊;2008年03期

7 苑朋欣;;晚清時期的農業(yè)變革及現(xiàn)實啟示[J];中國農學通報;2011年08期

8 王立璋;顧旭娥;;晚清時期“裁厘加稅”問題的歷史考察[J];蘭州學刊;2007年07期

9 任云蘭;熊亞平;;保守中的趨新——劉錫鴻反對修建鐵路思想之再分析[J];學術研究;2009年09期

10 付建舟;田素云;;《浙江潮》與晚清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J];中州學刊;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Antonnia Mary Finnane;;危機地帶的來信:晚清時期在海門和崇明的耶穌會教士的信函研究(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2 李樹橋;;龍的本質——獨特的華商現(xiàn)象[A];商業(yè)文化精品文庫[C];2001年

3 夏春濤;;從《青縣村圖》看晚清時期的華北村落[A];華北鄉(xiāng)村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蘇元春的國防思想及其實踐[A];蘇元春與壯族邊疆開發(fā)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韓志遠;;客家與晚清民間結社[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6 鄭劍順;;傳統(tǒng)精神文化在晚清的傳承演變與啟示[A];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構建[C];2004年

7 崔巍;;論沈葆楨的民本思想及其實踐[A];沈葆楨生平與思想研究——沈葆楨巡臺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張緒武;;繼承與開拓[A];熱愛祖國 振興中華[C];2007年

9 權赫秀;;“自顧不遑,斷難干預”——清政府對日本吞并大韓帝國的認識與反應[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10 王國平;;略談江蘇現(xiàn)代化啟動的“非制度化推動”[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曉波 見習記者 徐光勝;哈藥入圍“全球華商高科技500強”[N];哈爾濱日報;2008年

2 記者 王眉靈;世界華商領袖會館落戶窄巷子[N];成都日報;2008年

3 通訊員 石寶林;田杰在華商精英合作年會上推介漢中[N];漢中日報;2008年

4 聶傳清 楊新宇;新華商:經(jīng)濟舞臺上的活躍角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5 記者 張意軒;俄方應切實保護華商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6 本報記者 趙陽;生死攸關 在俄華商迎來“轉型時刻”[N];法制日報;2009年

7 步欣;我代表團在莫會見華商代表[N];國際商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張娜;在俄華商應合力開辟營銷新渠道[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9年

9 記者 王希;俄羅斯大市場事件初解,95%華商貨物已運出[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10 記者 蘇雄鋒 實習生 康靈;世界華商臺商代表團蒞漳考察[N];閩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鐵貞;晚清涉外經(jīng)濟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徐磊;清政府的對日情報收集研究(1871-1894)[D];吉林大學;2013年

3 劉再華;晚清時期的文學與經(jīng)學[D];復旦大學;2003年

4 董說平;晚清時期日文史書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嚴亞明;晚清企業(yè)制度思想與實踐的歷史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馬占軍;晚清時期圣母圣心會在西北的傳教(1873-1911)[D];暨南大學;2005年

7 蔡曉榮;晚清華洋商事糾紛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8 毛立坤;晚清時期香港對中國的轉口貿易(1869—1911)[D];復旦大學;2006年

9 吳國榮;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研究(1866年-1911年)[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10 吳巍巍;真實與扭曲[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波;晚清東南亞契約華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卓華;晚清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研究(1840-1911)[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燦;晚清時期西方科技在華傳播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4 石利剛;晚清廣東巡撫淺探[D];暨南大學;2006年

5 金蓓;李鴻章護僑思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6 劉珂;和局思想對清政府處理教案方針政策的影響——以貴陽教案、天津教案、巨野教案為中心[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胡瑩瑩;晚清“遷都”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董元慶;晚清時期中日兩國新式學校教育比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9 武樂堂;論伍廷芳對晚清時期旅美華人的保護[D];蘇州大學;2007年

10 孔英;晚清時期河南東南部社會治安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021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6021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6c1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