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病夫”的文化淵源
本文選題:病夫 切入點:東亞病夫 出處:《蘭臺世界》2014年2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甲午戰(zhàn)爭后,西方觀察家以"東亞病夫"來形容改革無效、內(nèi)部問題重重的清代中國的困境,以至于后世的體育人以增強中華民族體質(zhì),洗刷"東亞病夫"恥辱為己任。本文主要探討"東亞病夫"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成長和轉(zhuǎn)化。
[Abstract]: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Western observers described the "sick men of East Asia" as the dilemma of the Qing Dynasty, where reform was ineffective and internal problems were heavy, so that the sportsmen of later generations would strengthen the physiq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f "sick husband of East Asia"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作者單位】: 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2014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委托項目《“中國夢”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教學研究》項目批準號L14WTB028
【分類號】:K2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愛山,徐國利;簡論清末民初新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王娟;翻譯研究中的歷時描寫[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4 郭昭昭;;抗戰(zhàn)期間國民參政會中女參政員群體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5 馬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劇——試論《時務報》內(nèi)訌[J];安徽史學;2006年01期
6 葉建;;20世紀前半期新舊史學關(guān)系論爭的綜述[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7 魯衛(wèi)東;;制度設計與實踐的背離——北洋政府時期文官考試初探[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8 方維保;江山依舊,才人輩出──張恨水、金庸比較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9 李平;梁啟超哲學思想四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項念東;梁啟超的“詩史”觀——《飲冰室詩話》的若干詩學思想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聰;;試論楊昌濟的身體觀及對毛澤東早期教育思想的啟蒙[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孫殿玲;;論美與過程[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岸本美緒;;從新思考中國“近世”史[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4 狹間直樹;;歷史家和其所寫的傳記——關(guān)于梁撰兩種〈譚嗣同傳〉及其它[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肖承罡;;萬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司洪昌;;晚清的學校和教育圖景掃描——一位俄國人1907年的紀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蘇啟敏;;明清之際實學的課程知識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李海星;;“國民性”批判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9 王曉雨;;“自由”一語探源——近代中日翻譯互動之一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胡玉海;;中國現(xiàn)代社會思潮的特點[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quán)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5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6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棟豪;中國邏輯史方法論在近代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8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9 梁辰;銅元問題研究(1900-1935)[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岳立松;晚清狹邪書寫與京滬性別文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耀庭;中學寫作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蘆翠;東周時期齊國女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寧;中國海關(guān)中的德國之聲1861-1917[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孫毅;譚嗣同報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曾香花;梁啟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鵬;個人品德的建設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石鑫佳;初中作文教學中學生“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D];蘇州大學;2010年
8 劉博;論維新時期的“群己和諧”思想[D];西北大學;2010年
9 冷蘭蘭;儒家之“勇”的倫理意蘊[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王小嬌;羅振玉與古器物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純;;“利他”的文化淵源及其概念界定[J];東疆學刊;2012年04期
2 李曉鈺;;論兒歌語言的均衡美及文化淵源[J];今日科苑;2009年07期
3 徐壽康;論“風”、“騷”的文化藝術(shù)傳承[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孫孝良;張麗君;文劍;;古樂新韻——近代赤峰雅樂探析[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5 景紅艷;;先秦獻捷禮源流考辨[J];長治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5987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59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