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年間河南聯(lián)莊會抗官風潮研究
本文關鍵詞: 咸豐朝 河南 團練 聯(lián)莊會 抗官 出處:《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聯(lián)莊會是咸豐年間河南境內(nèi)由清朝官方下令興辦的一種團練組織。其成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阻止太平軍北伐,并牽制當?shù)啬碥姷幕顒。河南地區(qū)自然條件、社會環(huán)境復雜多樣,各地受太平軍北伐戰(zhàn)事的影響程度亦有不同,因而不同地域內(nèi)的聯(lián)莊會組織,其存在與發(fā)展的軌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河南與安徽、江蘇兩省接界地方,因較早為清軍與太平天國北伐軍、捻軍的戰(zhàn)事所波及,故而其聯(lián)莊會組織的活動,多表現(xiàn)為互保閭里,配合清朝官軍作戰(zhàn),以求免遭亂兵劫掠。至于其它地區(qū),聯(lián)莊會則又往往脫離了其設立的初衷,變成了民眾與官府對抗的主體。 本文以與官府對抗的聯(lián)莊會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介紹聯(lián)莊會的興起與組建。其次,在詳細論述聯(lián)莊會與官府之間對抗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由官府的協(xié)助者向官府的敵對者轉變的諸多因素。文章的最后部分將分析聯(lián)莊會性質(zhì)變化之后的影響。
[Abstract]:Lianzhuang Association is a kind of regiment and training organization set up by the Qing government in Xianfeng period. Its purpose is mainly to stop the Taiping Army's Northern Expedition and to restra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local Xianju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in Henan Province are complicated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s diverse.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by the Taiping Army varies, so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s the war between the Qing Army and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was earlier affected by the war of the Xianjun, the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United Zhuang Army were mostly manifested in protecting each other from the Luli and fighting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official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avoid looting by the army. As for other regions, The United Nations often deviated from its original intention and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is the association against the government. Firstly, the rise and form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are introduced.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associ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the joint venture.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宗佑;寶武局“缶”寶咸豐錢[J];中國錢幣;1997年01期
2 孔慶泰;1921年前中國已開商埠[J];歷史檔案;1984年02期
3 邱遠猷;太平天國與晚清“就地正法之制”[J];近代史研究;1998年02期
4 王律友;;寶浙局“咸豐重寶”面星錢小議[J];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3期
5 戴政;幾種少見的寶伊局錢幣[J];西安金融;2004年03期
6 王文良;;古今奇錢——清寶福局咸豐大錢[J];收藏界;2007年02期
7 齊宗佑;;為黃銅鑄寶鞏、寶陜咸豐當千、當五百大錢正名[J];中國錢幣;2007年04期
8 齊宗佑;;介紹幾枚珍稀咸豐大錢[J];中國錢幣;2008年04期
9 仇志新;;“咸豐元寶”寶泉“鎮(zhèn)庫”[J];收藏界;2010年04期
10 高永義;陳翠瑛;;寶河局咸豐爾寶當百大錢[J];安徽錢幣;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幼文;衛(wèi)月望;;咸豐皮錢之迷[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二輯)[C];2003年
2 牟世雄;;初識清代寶鞏局所鑄的咸豐錢[A];第二屆西北五省區(qū)錢幣學會協(xié)作會議專輯[C];2002年
3 林染;;清寶鞏局咸豐、同治錢版式[A];甘肅省錢幣博物館開館暨錢幣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3年
4 牟世雄;;隴西發(fā)現(xiàn)的兩枚寶伊局咸豐當百大錢[A];全疆錢幣研究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炎;;也談阿克蘇局咸豐當五十小型錢[A];甘肅省錢幣研究(1998-2003)年學術論文集[C];2003年
6 張或定;張哨峰;張勁峰;;清代咸豐時期湖北寶武局鼓鑄情況考及鑄錢主要版式[A];湖北錢幣?偟谒钠赱C];2005年
7 李曉健;;清咸豐寶鞏局珍稀錢幣版式[A];甘肅省錢幣博物館開館暨錢幣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3年
8 丁進軍;;有關咸豐年間發(fā)行官票寶鈔數(shù)額的幾件檔案[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六輯)[C];2006年
9 ;熱河錢鈔[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三輯)[C];2003年
10 李澤平;;清代伊犁“寶伊局”與咸豐當百大錢[A];西部金融·錢幣研究——2008陜西省錢幣學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姚金階 通訊員 梁前超;“網(wǎng)”出富路[N];恩施日報;2007年
2 何文育;咸豐寶蘇當三十樣錢雕母[N];中國商報;2004年
3 吳運輝邋通訊員 王宜志;齊抓共管興武裝[N];恩施日報;2007年
4 記者 姚金階 通訊員 楊俊 向旭東;咸豐培訓返鄉(xiāng)青年助創(chuàng)業(yè)[N];恩施日報;2009年
5 張勇 楊昌艾;咸豐10萬農(nóng)民走出田野[N];中國民族報;2003年
6 記者 周詩泉 姚金階 實習生 李瓊 程曉霞;咸豐旅游開發(fā)“三味”[N];恩施日報;2009年
7 記者 曹征服 姚金階 通訊員 唐厚遠;無限追求[N];恩施日報;2006年
8 姚金階;春滿荊南[N];恩施日報;2007年
9 葉真銘;咸豐鐵母“現(xiàn)身”記[N];中國商報;2004年
10 記者 曹征服 通訊員 楊秀文;周先旺調(diào)研咸豐工業(yè)及二仙巖濕地[N];恩施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高中華;肅順與咸豐政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張鳳梧;樣式雷圓明園圖檔綜合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方芳;《清代朱卷集成》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肖曉陽;湖湘詩派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5 邰紅紅;曾國藩與桐城中興[D];上海大學;2008年
6 苗月寧;清代兩司行政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7 魏明揚;姚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趙宏林;晚清地方外交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丁蓉;科舉、教育與家族:明清常州莊氏家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愛麗;咸豐年間河南聯(lián)莊會抗官風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郝曉鋒;解析咸豐皇帝的政治遺愿[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潘曉峰;咸豐縣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及其導向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曾輝;清代定陵建筑工程全案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蔣曉冰;咸豐朝的財政危機與貨幣金融[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6 羅增祥;江n\年譜[D];南昌大學;2008年
7 周海亮;士大夫倭仁的倫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8 白漢坤;魯一同詩歌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9 李麗;清代道、咸時期銅政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蔡慶;黃燮清創(chuàng)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28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52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