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兵工廠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
本文關鍵詞: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yè) 第二十一兵工廠 內遷 抗日戰(zhàn)爭 貢獻 出處:《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兵器工業(yè)作為支持抗戰(zhàn)的重要產業(yè),研究其發(fā)展歷程及對抗戰(zhàn)的貢獻,對抗戰(zhàn)史、近代工業(yè)史有重要意義。中國兵器工業(yè)開始于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時期得以發(fā)展,辛亥革命后兵器工業(yè)一度復蘇?箲(zhàn)時期,國民政府對兵器工業(yè)實行了積極的扶持政策,為兵器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金陵兵工廠就是在這一時期發(fā)展起來的。在抗戰(zhàn)時期,第二十一兵工廠得到迅速的發(fā)展,為抗戰(zhàn)勝利做了重要貢獻。 本文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史料鑒別、史料考證、歷史比較的方法,從日本侵略的擴大與金陵兵工廠的內遷、國民政府的扶持政策與第二十一兵工廠結構的調整、第二十一兵工廠對抗戰(zhàn)的貢獻等三個方面,論述第二十一兵工廠在抗戰(zhàn)時期的發(fā)展及其對抗日戰(zhàn)爭的貢獻。 金陵兵工廠原為金陵機械局,建成于1865年。1928年3月,劃歸上海兵工廠管轄,改名上海兵工廠金陵分廠。1929年6月,金陵分廠改名金陵兵工廠(簡稱寧廠),隸屬于軍政部兵工署。金陵兵工廠是戰(zhàn)前全國兵工廠中成績卓著的綜合兵工廠,因而為當時最高軍事當局所重視。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對中國發(fā)動全面侵略,兵器工業(yè)作為支持抗戰(zhàn)的重要產業(yè),被迫進行遷移。在兵器工業(yè)內遷前后,國民政府對兵器工業(yè)積極扶持。在政策上,國民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以支持兵器工業(yè)的發(fā)展,積極組織兵工廠內遷以及內遷后兵器生產的調整。同時,國民政府為滿足武器彈藥的需求,組織生產兵工所需原料和動員民用企業(yè)生產軍用產品。第二十一兵工廠在內遷中,成為西遷最早、復產速度最快和生產成績最顯著的兵工廠。1937年11月16日,金陵兵工廠接受西遷命令。1938年3月1日,工廠就恢復了生產。第二十一兵工廠根據(jù)兵工署的要求和兵工廠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第二十一兵工廠的規(guī)模不斷得到擴大,管理機構也得到完善。第二十一兵工廠在內遷時通過接受友廠和擴建分廠的方式,形成了16個生產單位,提高了產品的生產能力。為了更好的發(fā)展,第二十一廠的管理結構也在不斷得完善。同時,工廠任用有專業(yè)技能的人員擔任領導職務,使知識分子進入了生產的管理層。這樣不僅有利于工廠的管理,更有利于工廠的生產。工廠也積極的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開辦技工學校和補習班,提高工人的技能。在抗戰(zhàn)時期,第二十一兵工廠生產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為抗戰(zhàn)作了重要的貢獻。該廠共生產19個軍工品種,其主要產品有:馬克沁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82毫米迫擊炮、82毫米迫擊炮彈、中正式步槍、八二黃磷彈、黃磷手榴彈、120毫米迫擊炮、120毫米迫擊炮彈、八一迫擊炮、漢式七九步槍、手槍信號彈、方元形梯恩梯藥包等。第二十一兵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對主要的兵器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各主要武器,不僅性能大大提高,而且使用更加的方便。該兵工廠不但技術水平得以提升,而且武器生產產量也不斷地提高。 全文以歷史學的角度,探究了中國近代兵器工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抗戰(zhàn)時期第二十一兵工廠的發(fā)展及其對抗戰(zhàn)勝利的貢獻。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suppor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 the weapon industry has studied its development cours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istory of war and the history of modern industry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enty - first military plant in the period of anti - Japanese War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y means of historical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 historical material examination and historical comparison . At the tim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sued a series of decre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weapons and ammunition , and to organize the production of military products . At the same time ,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made a series of decre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weapons and ammunition , and to organize the production of military products . At the same time ,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produced a series of decre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weapons and ammunition . The twenty - first weapon factory has improved the main weapon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 The improved main weapons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 but also use the more convenient . Not only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weapon factory is promoted , but also the production yield of the weapon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 . The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s modern weapon industry ,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enty - first weapon factory in the Anti - Japanese War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in the angle of history .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海蕓;;中國戰(zhàn)時生產局成立始末[J];鐘山風雨;2009年04期
2 戚厚杰;抗戰(zhàn)時期兵器工業(yè)的內遷及在西南地區(qū)的發(fā)展[J];民國檔案;2003年01期
3 王德中;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兵工企業(yè)的內遷[J];軍事歷史;1992年06期
4 戚厚杰,奚霞;抗戰(zhàn)中重慶兵器工業(yè)基地的形成及意義[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5年02期
5 黃立人;論抗戰(zhàn)時期的大后方工業(yè)科技[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6年01期
6 黃立人;抗日戰(zhàn)爭時期工廠內遷的考察[J];歷史研究;1994年04期
7 陸大鉞;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兵工企業(yè)內遷述論[J];四川檔案;2005年05期
8 麥勁生;;留德科技精英、兵工署和南京政府的軍事現(xiàn)代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三土;;大西遷 抗戰(zhàn)中的金陵兵工廠[J];現(xiàn)代兵器;2007年11期
10 陸大鉞;;抗戰(zhàn)時期大后方的兵器工業(yè)[J];中國經濟史研究;199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安中;國民政府軍事工業(yè)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82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48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