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對孫中山的認知及偵緝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7-12-15 00:23
本文關鍵詞:清政府對孫中山的認知及偵緝機制
【摘要】:作為孫中山革命活動的對手方,清政府如何認知和偵緝孫中山的途徑與機制問題還有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空間。1895年,粵籍京官戴鴻慈最早向清廷密報孫中山其人其事。由于清政府各方將孫中山視為在廣東謀反會匪的"賊"首,故由廣東當局負責偵緝,并有駐外使臣相配合。后因牽扯戊戌黨案,清政府將其與康梁同列為朝廷要犯,目之為"國賊",在同盟會成立后又視其為國內"一切革命運動的靈魂"。與之相應,外務部及袁世凱逐漸取代廣東當局,成為清政府偵緝和應對孫中山的主要力量。清政府與孫中山之間的政治角力,不僅是孫中山在國內政治影響力不斷強化的過程,還是辛亥革命逐漸深化的重要表征。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廣州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
【基金】:中山大學“三大建設”專項資助
【分類號】:K252
【正文快照】: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研究領域的一個“老”問題。在革命史敘述框架下,孫中山與革命黨的地位始終處于絕對的主體,往往將革命的對手方(尤其是清政府)置于虛化的背景。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革命模式敘述的史學研究在淡化革命的趨勢下,嘗試以清政府為主體,關注清末新政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繼東;清末外務部歷史地位初探[J];蘭州學刊;1990年06期
2 陳小沖;清末在閩日僧與日本駐臺“總督府”的關系——以外務部檔案史料為中心[J];近代史研究;1993年01期
3 方裕謹;中英等交涉蘇報案當事人問題文電[J];歷史檔案;1986年04期
4 川島真;薛軼群;;晚清外務的形成——外務部的成立過程[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丁進軍;日俄戰(zhàn)爭期間楊樞致外務部密函(一)[J];歷史檔案;1987年02期
6 汪陽;;清末外務部之嬗變[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李麗杰;;清末外務部的歷史作用評價[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8 李文杰;;繼承與開新之間——清末民初外務(交)部的人事嬗替與結構變遷[J];社會科學;2014年06期
9 方裕謹;辛亥革命在河南——外務部電報檔選刊[J];歷史檔案;1991年03期
10 楊海英;;淺議清末外務部[J];文教資料;2007年3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海青;光緒年間:開車去巴黎[N];中國檔案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莊斌;論外務部與清末外交[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89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28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