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紐約時報》對中國西藏的報道探析
本文關鍵詞: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紐約時報》對中國西藏的報道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美國 中國西藏 《紐約時報》 《十七條協(xié)議》
【摘要】: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大約兩年的時間里,美國《紐約時報》對中國西藏的報道主要包括西藏和平解放的進程、西藏分裂勢力的相關活動、聯合國如何插手西藏事務、美國關于西藏政策的變化以及印度、蘇聯的態(tài)度等內容。認真梳理《紐約時報》對中國西藏的報道,可以看出冷戰(zhàn)思維及西藏的地緣戰(zhàn)略重要性是美國關注西藏局勢發(fā)展的重要考量因素。這一時期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西藏報道內容的選擇凸顯了美國政府的政治取向,充滿了冷戰(zhàn)色彩,報道反映了冷戰(zhàn)時期美國西藏政策的歷史性交化和美國對印度政策的具體行動目的,嚴重混淆了國際視聽。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勞威爾·托馬斯西藏之旅與美國的西藏話語研究》(14AGJ0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212;K27
【正文快照】: 1951年5月23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以下簡稱《十七條協(xié)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⑴10月24日,十四世達賴致電毛澤東主席,表示擁護協(xié)議,但在此前后,美國曾秘密制定了一系列行動計劃’極力阻止中國西藏的和平解放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宋月紅;;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條協(xié)議》談判、簽訂問題研究[J];史學月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青山;;構建娛樂新聞傳播的新空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2 馬麗蓉;;“9·11”后的美歐清真寺與穆斯林移民問題[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1期
3 王福生;;廣播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06期
4 時楠;孔垂輝;;體育報道娛樂化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5 黃鑫;;《中國新聞周刊》封面報道的選題特色[J];編輯之友;2010年12期
6 周音孜;;網絡新聞炒作背后的傳媒反思[J];今傳媒;2011年06期
7 王成祥;;廣告因素對傳媒報道的滲透及其消極影響[J];今傳媒;2011年08期
8 劉華;;新聞娛樂化的利弊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9 李佳俊;;淺析中國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發(fā)展[J];才智;2011年12期
10 許建華;;在金錢和快樂中游走的民主——從美國總統(tǒng)競選看媒體與受眾的狂歡游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詩蒂;任正安;;轉型期中國大眾文化嬗變與傳媒的角色[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吳玉蘭;;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構建新聞學專業(yè)教學體系——以《新聞寫作學》為例[A];新聞教學與學術研究[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趙斐;2003-2010中國數字付費電視頻道發(fā)展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梁慶婷;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5 汪凱;大眾傳媒與當代中國公共政策——轉型時代的狀況與趨向[D];復旦大學;2004年
6 程雪峰;媒介壟斷與文化滲透:冷戰(zhàn)后美國傳播霸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田中初;當代中國災難新聞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8 孔祥軍;新聞精品:一種理論建構和組織文化的框架[D];復旦大學;2005年
9 馬池珠;基于受眾中心的農業(yè)電視傳播體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邱戈;大眾傳播的文化斷裂論當代中國媒介的身份危機[D];浙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袁偉;我國公共危機中媒體管理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汪慧珍;新聞故事化報道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小霞;電視欄目的品牌傳播[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同;從布迪厄的慣習、場域理論看網絡論壇中網民話語權[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李華;災難性新聞中模糊修辭的運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袁鵬;國內災難新聞報道的新變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7 張翔;泛娛樂化·草根晉級·符號擴張[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官其釬;電視選秀時代平民偶像崇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張壯;傳媒責任論[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10 張樹秀;當代國際政治中的大眾傳媒因素[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阿沛·阿旺晉美;;西藏歷史發(fā)展的偉大轉折——紀念《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簽訂四十周年[J];中國藏學;1991年01期
2 朋措扎西;;歷史的事實不容歪曲[J];中國藏學;1992年04期
3 李曄;;美國策動“藏獨問題”國際化的歷史考察(1951—1968)[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郭永虎;李曄;;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西藏政策[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04期
5 程早霞;;50年代美國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動[J];史林;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青 ,遠志;西藏和平解放始末[J];山西文史資料;2000年10期
2 陳立旭;毛澤東與西藏的和平解放[J];黨史縱覽;2000年01期
3 李連榮;“西藏和平解放”專題資料目錄索引[J];中國藏學;2001年02期
4 拉巴次仁;西藏宗教界喜慶和平解放50周年[J];法音;2001年08期
5 陸水明;世紀回首話西藏(上篇)[J];黨史文匯;2001年05期
6 陸水明;世紀回首話西藏(下篇)[J];黨史文匯;2001年06期
7 圖登克珠;人民是創(chuàng)造西藏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紀念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1年03期
8 厲建勝;簡論中央為西藏制定的特殊政策[J];西藏發(fā)展論壇;2001年03期
9 時念堂;康庭梓;;我在西藏和平解放中的 空投飛行[J];世紀行;2001年09期
10 夏菁岑;解密西藏塵封檔案[J];中國檔案;2002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燕霞;孔慶萍;;淺論西藏社會的偉大歷史變遷[A];五十年社會變遷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孔艷霞;吳素萍;;略論贖買思想在西藏的運用[A];全國少數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3 田子渝;周玉鳳;;西藏和平解放之原因探析[A];全國少數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4 狄方耀;楊本鋒;;試論中央的特殊政策對西藏經濟發(fā)展的特殊促進作用[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5 陳維賓;;西藏橋梁的發(fā)展與展望[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一九九九年橋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6 羅莉;;扶持·優(yōu)惠·補貼——西藏農牧業(yè)政策發(fā)展的三部曲[A];西部發(fā)展評論(2005年第3期 總第17期)[C];2005年
7 熊小平;;試論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A];全國少數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8 劉毅;;中央對西藏政策支持和全國“援藏”的簡要評析[A];西部發(fā)展評論(2005年第3期 總第17期)[C];2005年
9 宋月紅;;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條協(xié)議》談判及簽訂問題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尹德艷;;淺談和平解放以來西藏婦女社會地位的變化[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西藏的現代化發(fā)展(白皮書)[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2 普布次仁;中國共產黨的三代領導集體與西藏的發(fā)展進步[N];西藏日報;2001年
3 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西藏50年[N];西藏日報;2001年
4 郭克范;現代化發(fā)展——西藏社會變遷的時代主題[N];西藏日報;2001年
5 阿旺次仁;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在西藏的偉大實踐[N];西藏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沈衛(wèi)星;“西藏各族人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N];光明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我地區(qū)舉行紀念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座談會[N];日喀則報;2006年
8 本報評論員;西藏的明天更美好[N];人民日報;2006年
9 德吉;西藏與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N];西部時報;2007年
10 普布次仁;中國共產黨是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N];西藏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陳繼東;西藏開拓南亞市場及其特殊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2 王小彬;中國共產黨西藏政策的歷史考察[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3 周晶;20世紀前半葉西藏社會生活狀態(tài)研究(1900-1959)[D];西北大學;2005年
4 宋朝陽;西藏產業(yè)結構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5 孫鎮(zhèn)平;清代西藏法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6 央珍;西藏地方攝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苗運長;從克松,
本文編號:1243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24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