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塾到學堂——廢除科舉前后朱德等人的早年求學之路
發(fā)布時間:2017-11-17 17:04
本文關(guān)鍵詞:從私塾到學堂——廢除科舉前后朱德等人的早年求學之路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私塾 學堂 廢除科舉 毛澤東 朱德
【摘要】:廢除科舉這一制度變動對19世紀末出生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群體的早期人生發(fā)展有較大的影響。在私塾就讀的學生在學費開支、就學路程、人脈關(guān)系方面享有優(yōu)勢,但新式學堂在教學內(nèi)容、師資配備、教學方法方面明顯占上風。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之后,一些私塾并沒有因此停辦,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也沒有因此而馬上轉(zhuǎn)投新式小學堂。劉少奇、聶榮臻都是1906年以后才進私塾的。不過,朱德、毛澤東等人離開私塾進入新式學堂后進步很快,外語、歷史、地理等標準課程的學習連同革命書報在校內(nèi)的流傳,在客觀上開拓了他們的眼界;通過革命派教員的教化,孫中山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年輕學子的腦海中取代了康梁維新改良的主張,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清政府始料未及的。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分類號】:K25
【正文快照】: 19世紀末出生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毛澤東 上回家。?他先讀《三字經(jīng)》,接著讀《論語》《中庸》(1893)、周恩來(1898)、劉少奇(1898)、瞿秋白 《大學》,《孟子》讀了一部分。?后四種統(tǒng)稱四書,(1899)、張聞天(1900)、賀龍(1896)、葉劍英 是科舉考試的出題依據(jù)。1893年由于教師教得(1,
本文編號:11967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19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