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桂林進步報人群體的歷史貢獻
發(fā)布時間:2017-10-29 17:25
本文關鍵詞:抗戰(zhàn)時期桂林進步報人群體的歷史貢獻
更多相關文章: 抗戰(zhàn)時期 桂林 進步報人 歷史貢獻
【摘要】:抗戰(zhàn)時期,桂林城活躍著眾多來自全國的進步報人,分屬不同陣營、不同派別的報人們在"群體動力學"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桂林進步報人群體。這些進步報人群體的新聞活動為"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廣西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抗戰(zhàn)宣傳動員以及"報人報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做出了應有的歷史貢獻。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關鍵詞】: 抗戰(zhàn)時期 桂林 進步報人 歷史貢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抗戰(zhàn)時期桂林進步報人群體新聞活動研究”(10CXW004)階段成果 廣西高等學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工程資助
【分類號】:G219.29;K265
【正文快照】: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為救亡圖存,“國際新聞社”報人、《救亡日報》社報人、《大公報》報人、《掃蕩報》報人、新桂系報人等報人們因戰(zhàn)亂而齊聚桂林,盡管這些報人原屬不同的政治派別、黨派,有不同的政治立場和觀點,但為了達到同一目標——抗日救亡,他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岳川;消費社會中的精神生態(tài)困境——博德里亞后現(xiàn)代消費社會理論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柳亞子的"牢騷"[J];報告文學;2005年03期
3 張美川;;布迪厄的實踐理論及其反思效果[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樊哲;;從傳媒消費看《百家講壇》的成功[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7期
5 劉生全;;論教育場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6 張景云;;分解與融會:對公共關系涵義的一種解讀[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陳雪虎;走向媒介文化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覃嵐;;刑事案件報道的編輯控制[J];編輯之友;2009年10期
9 丁柏銓;曾響;;論新聞傳媒表達民意——以2007年五大公共事件的報道為例[J];今傳媒;2008年08期
10 常凌,
本文編號:11139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11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