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現(xiàn)代性:吳宓新人文主義文化觀的價值與局限
本文關鍵詞:反思現(xiàn)代性:吳宓新人文主義文化觀的價值與局限
更多相關文章: 吳宓 白壁德 新人文主義 學衡派 新文化運動
【摘要】:中西古今之爭是晚清啟蒙運動以來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題。吳宓作為學衡派的主要代表,往往被看作新文化運動的反對者和對立面,但吳宓卻自我表白是"渴望真正新文化之得以發(fā)生的"。那么,吳宓所代表的文化保守主義與新文化運動的張力和沖突何在?他所主張的新人文主義對于反思現(xiàn)代性具有何種價值和意義?學衡派為何不能進入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思想的主流?本文從吳宓所倡導和踐行的新人文主義文化觀和教育觀兩個方面求解,并以此揭示吳宓的學衡主張對中國現(xiàn)代學術思想的價值與局限。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 吳宓 白壁德 新人文主義 學衡派 新文化運動
【分類號】:B261;K25
【正文快照】: 自晚清啟蒙運動以來,中西古今之爭一直是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的核心命題。爭論的焦點在于中國知識分子對待儒學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性的態(tài)度。以吳宓、梅光迪等為代表的學衡派和以陳獨秀、胡適等為代表的新文化派都試圖從西方借鑒解決中國問題的良方。圍繞中國現(xiàn)代化的何去何從問題,兩派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玉林;關于新人文主義批評的理解與思考[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6期
2 羅惠縉;新人文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朱壽桐;;辜鴻銘“尊王”觀的新人文主義背景[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朱壽桐;;新人文主義:西方背景及中國場域的概念論辯[J];中國比較文學;2008年04期
5 朱壽桐;;“新人文主義”與“新儒學人文主義”[J];哲學研究;2009年08期
6 王威多;;設計的新價值和新境界——小議新人文主義設計[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7 徐仲佳;;探幽發(fā)微 條分縷析——評朱壽桐先生新著《新人文主義的中國影跡》[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甘紹平;;新人文主義及其啟示[J];哲學研究;2011年06期
9 劉吉;;迎接新人文主義時代(三)[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12年04期
10 蘇生;新人文主義[J];譯林;198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柏峰;;新人文主義散文的特質[A];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2009)學術年會——道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陜西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交流論文選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新人文主義中國影跡的學術追尋[N];光明日報;2010年
2 徐仲佳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用意念理性解讀新人文主義在中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劉吉;迎接新人文主義時代[N];文匯報;2011年
4 主持人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 漢斯·道維勒;巴黎論道:儒學與新人文主義[N];光明日報;2012年
5 朱壽桐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新人文主義:在意念理性上展開思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德國波鴻大學哲學系 Birgit Sandkaulen 謝永康 譯;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媒介更是人格的培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李春雷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 陳圣屏 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徐希軍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 簡明海 臺灣政治大學歷史所博士生 葛亮 香港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追尋近現(xiàn)代學者的思想軌跡[N];社會科學報;2005年
8 楊艦;科學與人文的反思[N];光明日報;2002年
9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武夷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N];科技日報;2002年
10 于平;新人文主義的文化交響[N];中國文化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閆佳佳;新人文主義儒學—學衡派主將梅光迪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喬運超;薩頓新人文主義產(chǎn)生的歷史根源[D];河南大學;2014年
3 李玉;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新人文主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偉;梁實秋對新人文主義的解讀和再造[D];北京大學;2006年
5 黃昌華;論新人文主義對梁實秋和吳宓文學觀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劉熹;“學衡”與新人文主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蔡龍威;歐文·白壁德的新人文主義對吳宓和梁實秋的影響[D];黑龍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98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09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