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視域下“問題與主義”論爭及南北呼應——以《星期評論》《每周評論》為中心的考察
本文關鍵詞:傳媒視域下“問題與主義”論爭及南北呼應——以《星期評論》《每周評論》為中心的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問題與主義” 《每周評論》 《星期評論》 南北輿論
【摘要】:近代西學東漸,五四前后思想與潮流交融的思潮風起云涌,其呈現(xiàn)的脈絡無疑與展示的載體或平臺有著密切關聯(lián)。其時國家、社會的話語表述乃至意識形態(tài)重構變動不居。"問題與主義"的論爭尤有代表性,"問題與主義"的論爭涉及學理與政治,討論在輿論平臺上發(fā)布也涉及報刊傳媒;涉及胡適對安福系的民生主義政治主張的清理并關聯(lián)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民生主義。探討報刊與這一政治議題的關系,顯然有其價值。探析"問題與主義"的論爭及南北輿論中《每周評論》及《星期評論》的遙相呼應,可見新聞自身發(fā)展的職業(yè)精神與宣傳策略之間對峙、融通這一糾葛。南北輿論呼應涉及輿論空間,亦關聯(lián)媒介議程與政治議程的互動關系密切,學界應當注意。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關鍵詞】: “問題與主義” 《每周評論》 《星期評論》 南北輿論
【基金】:王天根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3AZD168)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項目(項目編號:N CET-13-0642)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K26;G219.29
【正文快照】: 過去“主義”多被定義為過激主義,意指政治上激進。李大釗刊文將主義定義為“民主主義”,并將政治意義上陳獨秀被捕與“布爾什維主義”學理關聯(lián)。杜威來華講學將此與俄國布爾什維主義及民生主義聯(lián)系,其學生胡適則涉及民生主義與改良哲學意義實驗主義聯(lián)系。這涉及由學理轉向政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宏雨;肖妮;;《星期評論》——“五四”時期輿論界的明星[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2 楊宏雨;肖妮;;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星期評論》的創(chuàng)刊[J];歷史教學問題;2011年03期
3 俞慰剛;;孫中山與戴季陶的《星期評論》[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田子渝 ,陳紹康;《星期評論》新論[J];文史哲;1990年03期
5 李占才;五四時期的《星期評論》[J];民國檔案;1991年02期
6 歐陽軍喜;;國民黨與新文化運動——以《星期評論》、《建設》為中心[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姜濤;;開放“本體”與研究視野的重構——以“《星期評論》之群”為討論個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韓部善;五四時期的社會主義陣地──評《星期評論》[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9 張忠山;;論《星期評論》從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的轉軌[J];社會科學論壇;2014年06期
10 滕峰麗;;關于五四時期《星期評論》、《建設》對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評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永軍 李友唐;《共產(chǎn)黨宣言》中譯本問世記[N];團結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肖妮;《星期評論》與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D];復旦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388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03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