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唐代致仕制度之演變
本文關(guān)鍵詞:論唐代致仕制度之演變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唐代 致仕官 七十致仕 經(jīng)濟待遇
【摘要】:唐代致仕制度承襲前代"七十致仕"的傳統(tǒng),又有所發(fā)展并趨于成熟。唐前期對致仕官員提供"半俸"以保障其生活,并予以一定程度的禮遇。后期在給予待遇和地位的同時,更加注意禮儀上的尊崇;而政治斗爭激烈、社會矛盾激化,也使致仕制度的正常運行受到影響。唐代致仕制度具有靈活性和等級性的特點,體現(xiàn)尊老敬老的風尚,并對宋代致仕制度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歷史系;
【關(guān)鍵詞】: 唐代 致仕官 七十致仕 經(jīng)濟待遇
【基金】:安徽省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之子項目“合肥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AHSKW2011D01)
【分類號】:K242
【正文快照】: 致仕又稱退休、致事、懸車、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員因年齡、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離開職位、退休養(yǎng)老的現(xiàn)象。致仕是中國古代職官管理制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唐代國力強盛,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致仕制度在前代基礎(chǔ)上不斷發(fā)展,并漸臻成熟。學術(shù)界對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頗多,如李翔[1]、侯仰軍[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羽瓊;唐代官吏致仕與國家政治之關(guān)系[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2 侯仰軍;;唐代致仕制度新論[J];歷史教學;1992年06期
3 許正文;;唐代官員的退休制度[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吉寅;北宋致仕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崇琛;;中西交通視野下的《聊齋》狐貍精形象——從《聊齋》中狐貍精的“籍貫”說起[J];蒲松齡研究;2008年03期
2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3 趙愛華;;《任氏傳》與《聊齋志異》美狐形象的文化內(nèi)涵[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4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5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6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劉洪強;;《周易·井卦》與《井底引銀瓶》之關(guān)系探微——兼論《周易·井卦》對《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8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9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shù)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10 鮑恒;詞體與詞體學略論——詞學研究中的兩個基本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軼芳;葉夢得及其詞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劉傳寶;唐代工筆人物畫中男子冠飾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8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zhì)與現(xiàn)代轉(zhuǎn)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振謙;;北宋宮觀官制度流變考述[J];北方論叢;2010年04期
2 阮娟;;歐陽修致仕居潁心態(tài)探微[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吳肖丹;;北宋熙豐名臣致仕文學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勾利軍;;唐宋分司機構(gòu)與社會變遷[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平田茂樹;;宋代的政治空間:皇帝與臣僚交流方式的變化[J];歷史研究;2008年03期
6 王美華;;禮法合流與唐宋禮制的推行[J];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4期
7 穆朝慶;論宋代致仕思想的發(fā)展與士大夫的致仕活動[J];史學月刊;1986年04期
8 徐東升;;宋代官員分司制度[J];史學月刊;2007年01期
9 穆朝慶;;論宋代的官員致仕制度[J];許昌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10 燕永成;宋代致仕官員的生活[J];咸陽師專學報;1997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任麗麗;唐宋時期的養(yǎng)老問題[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馬雪;宋代優(yōu)老養(yǎng)老政策述論[D];湘潭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天輝;;明代文官致仕制度述論[J];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2 陳廣恩;陳偉慶;;元代致仕制度相關(guān)問題探析[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劉紅力;;清朝官員致仕制度特點研究[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3年01期
4 姚舞艷;;試論清代官員的致仕制度[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劉云自;;清代致仕制度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王英敏;;看破紅塵賦歸休——讀《明朝官場之致仕制度》有感[J];決策探索(下);2010年05期
7 王英敏;;看破紅塵賦歸體——讀《明朝官場之致仕制度》有感[J];新聞愛好者;2010年15期
8 吳擎華;北宋官員致仕制度淺探[J];文史雜志;2005年06期
9 侯仰軍;;唐代致仕制度新論[J];歷史教學;1992年06期
10 翟曉明;略論中國古代的致仕制度[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紅力;清朝官員致仕制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2 聶智昊;明代致仕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陳偉慶;元代致仕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4 徐捷;明代嘉靖朝致仕制度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802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78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