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隱士現象初探
本文關鍵詞:明初隱士現象初探
【摘要】: 隱士現象的研究,,一直是中國古代士階層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試圖以元明鼎革及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為背景,具體考察明初隱士現象,以期對深刻理解明初社會政治生活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一)明初隱士的活動。主要從政治態(tài)度、道德實踐、文化活動三個方面具體考察明初隱士的活動,以政治態(tài)度為考察重點。 (二)明初社會對隱士的態(tài)度。主要從政府對隱士的態(tài)度、士階層對隱逸行為的評價、社會中下層群眾對隱士道德影響力的認同三個方面來考察明初社會對隱士的態(tài)度。 (三)明初隱士大量存在的原因及隱士群體的特點。著重探討了明初隱士大量存在的內在原因。
【關鍵詞】:明初 隱士 君主專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K248.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目錄5-6
- 引言6-8
- 一、 明初隱士的活動8-22
- (一) 明初隱士對政治的態(tài)度8-15
- (二) 明初隱士的道德實踐15-18
- (三) 明初隱士的文化貢獻18-22
- 二、 明初社會對隱士的評價22-31
- (一) 明初政府對隱士的態(tài)度22-26
- (二) 明初士階層對隱士的評價26-31
- 三、 明初隱士大量存在的原因及明初隱士群體的特點31-37
- (一) 明初隱士大量存在的原因31-35
- (二) 明初隱士群體的特點35-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汪茂和,王克嬰;明初宗教政策的創(chuàng)制及其背景分析[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張靜;;明初鳳陽移民運動初探[J];宿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麥思杰;;王朝陰影下的紛爭:明初廣西土司制度研究[J];西部法學評論;2008年01期
4 古永繼;;明初的中日關系與寓滇日僧[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5 卟柏;;景仁宮[J];紫禁城;1984年00期
6 項春松;;內蒙古赤蜂市大明鎮(zhèn)發(fā)現明初銅銃[J];考古;1990年08期
7 趙紅;論明初洪武時期的山東海防[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金和天;;景德鎮(zhèn)明初御器廠范圍及建立時間的探討[J];景德鎮(zhèn)陶瓷;2006年02期
9 崔改梅;;淺析明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J];滄桑;2007年02期
10 郭素紅;;論明初經學的特點[J];求索;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亞非;;明初以德睦鄰與勸和息爭[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2 萬明;;明代詔敕的類型——以明初外交詔敕為例[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3 萬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詔令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4 趙現海;;明初甘肅建鎮(zhèn)與總兵官權力、管轄地域之考察——以敕文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5 李新峰;;明初遼東戰(zhàn)爭進程與衛(wèi)所設置拾遺[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6 趙現海;;明初甘肅的地緣政治與西北疆界的形成——由洪武五年馮勝棄地事件引發(fā)的思考[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古永繼;;明代滇西地區(qū)內地移民對中緬關系的影響[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8 萬明;;編者的話[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9 萬明;;明代詔令文書研究——以洪武朝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10 伍躍;;日本明史研究情況簡述[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群;薈萃明初親王文物[N];中國文物報;2011年
2 汪桂海;明初大本堂考[N];光明日報;2001年
3 肇慶學院副教授 趙玉田;哈密藩衛(wèi)與明初西域戰(zhàn)略[N];團結報;2011年
4 李振遠;明代大連文化進入發(fā)展成熟期[N];大連日報;2009年
5 劉建國;鎮(zhèn)江發(fā)現明初關閘遺址[N];中國文物報;2000年
6 實習記者 吳揚雪;國家檔案局廣西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評估組到我市考察[N];欽州日報;2008年
7 汪桂海;明“廣運之寶”考[N];中國文物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袁朝暉;IPO市場年末明初出現增長[N];經濟觀察報;2009年
9 鄭孝燮;凝固的音樂[N];中華讀書報;2001年
10 記者 岳瑞芳;獸首最后競拍者亮相,稱“不會付款”[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郭鋒航;明初朱子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吳斌;守望的距離——黔中屯堡的歷史與文化觀察[D];云南大學;2010年
3 盧百可(Patrick Lucas);屯堡人:起源、記憶、生存在中國的邊疆[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朱法武;外力沖擊下的中琉封貢關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侯鵬;明清浙江賦役里甲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雪艷;《天工開物》的明代工藝文化[D];南京藝術學院;2012年
8 李曰強;明代禮部教化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云;明初里老解紛制度及其現代啟示[D];遼寧大學;2013年
2 徐佳;明初基層社會糾紛解決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3 唐智佳;明初南陽盆地人口遷移研究(1368-1424)[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邵國莉;明初和平統(tǒng)一東北戰(zhàn)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方琢;明初的審計與審計立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6 羅云丹;明初士人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李冰;明初官窯形態(tài)初考[D];復旦大學;2009年
8 肖春娟;明初朝鮮貢女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顏鵠;論明初章回小說中韻文框架的形成[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許林如;三楊與明初政治[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789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77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