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唐代令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2 06:14

  本文關鍵詞:唐代令史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唐代 官制 流外官 令史 書令史


【摘要】: 秦時令史只是郡、縣等地方政府中的文書官員之一種。但在西漢時,令史已在中央和地方都有所設置,令史的職責,一般是“典曹文書”。東漢時則僅在中央設置。兩漢令史仍為“官”,“官”和“吏”之間無重大差別。但是,由于儒學興起,儒生不通過郎、令史即可得到升遷,并恥于與吏員同道,令史已始為士人們所歧視。這樣,低級的文書人員以后便逐漸從官員階層中游離出來,變成不諳詩書、鮮知禮樂的“吏”的階層,官、吏分流的社會觀念開始形成。魏晉南北朝時,仕途已有清濁之分,升任令史已非“清途”之列,為做官者所不樂。令史成為一般庶族地主進入仕途的職官之一,這與“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社會寫照相交映。隋朝繼承北齊之制,并有所發(fā)展。令史因為文案煩屑,漸為卑冗,不參官品,位居流外,為“驅(qū)使”之職,官、吏分流正式形成。隋時因為文案繁悉,故令史多用刀筆之人。令史由吏部任命,并由吏部考功司考核,升遷比較困難,故諺曰‘老吏抱案死’。隋朝令史之制對唐朝有直接影響。 唐朝在中央六省、六部、一臺、殿院及太子詹事府、司直、左右春坊、內(nèi)坊設置令史和書令史。這些部門是唐中央的主要官僚機構(gòu),配置令史和書令史系列。這種配置是唐中央政府和其它官府胥吏系列中的最高配置。同時,令史和書令史的配置數(shù)量也是根據(jù)各個官府的任務繁簡等實際設置的,令史和書令史的配置比例基本上為一比二,,說明書令史的任務較令史繁重。這說明唐政府在中央胥吏設置上煞費苦心,且已經(jīng)整齊規(guī)范化。 令史、書令史在不同的官府中,品秩是不同的,官府地位越高,令史、書令史的品秩越高。在同一官府中,書令史的品秩低于令史,一般相差一個品級。 唐代令史、書令史雖為“掌案文簿”之小吏,但其作為主典之一,具體負責公文的辦理,其職責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部門,令史、書令史的具體職責有所不同,其職責與所在官府的職能是相一致的,是本部門全部職能的一部分。同時,因為“文簿恒慮覆理,鍛煉苦辛甚密,萬里追證百年舊案”,令史文案煩屑,執(zhí)掌繁重,“老吏抱案死”是令史任務繁重的真實寫照。 大唐初期,包括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官的選拔都通過直接調(diào)集諸州佐史以及在朝集典中選拔。但是這種情況只維持了很短一段時間,貞觀初,劉林甫對武德以來諸州差人赴選及敕牒補官的情況進行改革,“盡省之,勒赴省選。”從此,除了戰(zhàn)亂暫時停廢外,終唐一代,令史、書令史的選拔都通過“流外銓”和尚書省 流外官的逐級遷轉(zhuǎn)來進行。其中流外拴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及程序, 保證了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官選拔的有序性和規(guī)范性。 唐代建立了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官的考課制度,考課分為年考和任考。令史 的考課直接體現(xiàn)了唐政府對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官管理的加強,保證了令史、書 令史等流外官的有效管理,促使令史等流外官努力工作、竭能盡職。另外,監(jiān)察 官員參與令史考課,進一步加強了令史考課的組織程序和工作的嚴肅性。同時, 考課也是令史、書令史流外入流的必要條件。“積勞累考,考滿入流!闭f明了考 課與流外入流也有直接關系,只有符合考限并考績合格,令史、書令史才能入流 成為流內(nèi)官。 令史、書令史可以通過轉(zhuǎn)遷,從較低品級的令史、書令史轉(zhuǎn)遷到品級較高的 令史、書令史或其它流外官。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官經(jīng)過一定的考限,并試判合 格從而入流成為流內(nèi)官。嚴格說來,入流也屬于遷轉(zhuǎn),但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中, 令史入流和令史遷轉(zhuǎn)有質(zhì)的不同,令史的遷轉(zhuǎn)是在流外官范圍內(nèi)遷轉(zhuǎn),令史的入 流則可以使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官成為流內(nèi)宮,從而可以踏入仕途。令史、書令 史考滿入流后,就是取得了流外出身。流外出身人“試判”合格就可以入流內(nèi)敘 品。敘品時“有授職事官者,有授散官者”。職事官可任命為尚書省六部二十四司 及中書門下之都事、主書、主事,九寺、親王府及州、京縣以上錄事,大理寺獄 丞,縣主簿、縣尉等流內(nèi)官。這些流內(nèi)官為流外出身人專任,其它出身人不得染 指。當然,也有入流以后卻長期未能入流內(nèi)敘品而繼續(xù)流內(nèi)宮身份任流外職者。 另外,唐初曾幾度實行“捉錢令史”之制,這和唐初政治經(jīng)濟情況的實際密切相 關。一旦唐朝經(jīng)濟恢復,在政府財政實力增強的情況下,捉錢令史的廢止也是必 然的。 唐代令史、書令史有棒錢和祿米,但并不豐厚。由于令史、書令史等“流外 之職,品秩卑微”,從其在整個唐政府官僚體系中的政治地位而言,只是低級身份 的官吏。因此,同流內(nèi)官相比,并沒有享有太多的政治特權。在唐代社會觀念中, 有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官經(jīng)歷,被目為濁流,與明經(jīng)、進士出身的清流形成鮮明 對照,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同時,由于令史、書令史利用職務之便,貪贓枉法, 大肆受賄,交通外官,令史、書令史等流外宮犯罪層出不窮,成為唐政府身上的 一棵惡瘤,嚴重損害了唐王朝強壯的肌體。并對后世的吏風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承唐之
【關鍵詞】:唐代 官制 流外官 令史 書令史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K242
【目錄】:
  • 導言8-10
  • 第一章 唐代令史的設置及品級10-13
  • 第一節(jié) 令史設置分析11-12
  • 第二節(jié) 令史品秩分析12-13
  • 第二章 令史的執(zhí)掌13-22
  • 第三章 令史的選拔22-28
  • 第一節(jié) 唐初令史、書令史的選拔22
  • 第二節(jié) 流外銓22-26
  • 第三節(jié) 尚書省流外官的逐級遷轉(zhuǎn)26-28
  • 第四章 令史的考課28-30
  • 第五章 令史的轉(zhuǎn)遷與入流30-38
  • 第一節(jié) 令史的轉(zhuǎn)遷30
  • 第二節(jié) 令史的入流30-38
  • 第六章 唐代令史的待遇及社會地位38-43
  • 第一節(jié) 令史的經(jīng)濟、政治待遇及社會地位38-41
  • 第二節(jié) 令史對吏風的影響41-43
  • 綜述43-45
  • 致謝45-46
  • 參考文獻46-48
  • 附錄1 唐前令史源流考48-60
  • 第一節(jié) 秦令史48
  • 第二節(jié) 兩漢令史48-52
  •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令史52-60
  • 附錄2 令史、書令史設置機構(gòu)、員數(shù)、品秩表60-65
  • 表一(令史、書令史設置機構(gòu)、員數(shù)表)60-62
  • 表二(令史、書令史設置員數(shù)、品秩表)62-64
  • 表三(令史、書令史在中央文官機構(gòu)中的員數(shù)比較表)64-65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士英;;唐代流外官制研究(上)[A];唐史論叢(第五輯)[C];1990年

2 任士英;;唐代流外官制研究(下)[A];唐史論叢(第六輯)[C];1995年

3 欒成顯;;洪武時期宦官考略[A];明史研究論叢(第二輯)[C];1983年

4 李慶新;;明前期市舶宦官與朝貢貿(mào)易管理[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范金民;夏維中;;明代中央織染機構(gòu)考述[A];明史研究第4輯——慶賀王毓銓先生85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專輯[C];1994年

6 鄭克晟;;明代的官店、權貴私店和皇店[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7 欒成顯;;論廠衛(wèi)制度[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8 陳博翼;;跋《明秦府承奉正康公墓志銘》[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9 張文立;;“園寺吏舍”考論[A];秦文化論叢(第十一輯)[C];2004年

10 朱惠榮;;鄭和的青少年與下西洋的關系[A];2005:歷史的輝煌——紀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護國運動90周年[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寧新路 仲春;深山溝冒出小康村[N];中國財經(jīng)報;2002年

2 記者 周良;根本來不及搶救艇內(nèi)官兵[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3 趙璐璐;唐代地方行政機構(gòu)的人員構(gòu)成[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4 記者 劉艷 通迅員 陳泉峰;22萬伏翔安內(nèi)官變電站建成投產(chǎn)[N];廈門日報;2010年

5 李文華 趙繼軍;內(nèi)官農(nóng)戶的貼心人[N];甘肅法制報;2006年

6 記者 陳s

本文編號:6601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6601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95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