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在南昌期間制作的日晷
發(fā)布時間:2022-01-12 11:10
在東西方不同的文明中,日晷的類型也是不同的。16世紀末,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首次將歐洲式日晷傳入中國。1595年6月至1598年6月,利瑪竇一直在南昌生活。期間,他制作了許多日晷,作為禮物贈送給當?shù)氐拿黠@宦,其中包括南昌知府王佐。不過,利瑪竇在南昌制作的日晷并沒有保存下來。幸運的是,利瑪竇的朋友章潢在其著作中保存了一幅利瑪竇的日晷圖,這就是《圖書編》中的"畫因北極之度以定日晷圖"。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利瑪竇所制日晷圖,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歐洲式日晷圖。此外,章潢《圖書編》中的《昊天渾元圖》,實際上是羅薩利(Girolamo Rucselli)著作中的《世界地圖》摹本。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章潢《圖書編》萬歷四十一年(1613)刊本中的《畫因北極之度以定日晷圖》最后,講一講章潢《圖書編》卷一六中的“昊天渾元圖”
圖1章潢《圖書編》萬歷四十一年(1613)刊本中的《畫因北極之度以定日晷圖》最后,講一講章潢《圖書編》卷一六中的“昊天渾元圖”。章潢在此圖前面有這樣的文字說明:“《昊天渾元圖》,雖古有此圖象,嘗求之,莫可睹也。近傳之胡洛巴國,須合二圖,始見其全。始西瓜中只一蒂,分作四瓣,每瓣各分作九行,總之四九三十六,乃三百六十余度之象。然必從而四之者,因一圖難見其全,故分之為二。如《堯典》以四仲分作四時,便觀察故耳。高下度數(shù)亦然。且地象亦依天象分布列國,則夷夏中方遠近,即天度可知其在,亦一義也,故并存之。”這里的“胡洛巴”,即Europe(歐洲)的音譯。利瑪竇于1595年來到南昌后,與章潢成為好友。章潢還將利瑪竇所贈的世界地圖編入《圖書編》卷二九中,并稱“此圖即太西所畫”。①“太西”就是利瑪竇的字號。②在《圖書編》卷二九的世界地圖上,歐洲被稱為“歐羅巴”。而章潢在《昊天渾元圖》的說明文字中,不僅沒有提到利瑪竇的名字,而且還將“胡洛巴”當作一個國家的名字。因此,這幅《昊天渾元圖》應當是利瑪竇來到南昌之前,章潢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圖2章潢《圖書編》萬歷四十一年(1613)刊本中的《昊天渾元圖》有意思的是,根據(jù)《昊天渾元圖》的名稱及其文字說明,章潢無疑將《昊天渾元圖》當成了天文圖。但實際上,這是用橫軸方位投影法繪制而成的地球東西兩半球圖。而且,日本學者海野一隆等已經(jīng)指·99·龔纓晏:利瑪竇在南昌期間制作的日晷①②章潢:《圖書編》卷二九《地球圖說》,第35頁a,萬歷四十一年刊本,日本國會圖書館藏。如明朝祝世祿在《贈利瑪竇》一詩中注曰:“竇,太西國人”,見祝世祿:《環(huán)碧齋詩》卷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94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220頁。
羅薩利原圖上的拉丁字母描摹到他的《圖書編》中。其中西半球上方的幾個符號與原圖上的POLVS(意為“極”)非常相似。整幅地圖的標題ORBISDESCRIPTIO共10個字母,章潢在《昊天渾元圖》的上方也描摹上了10個符號。在羅薩利的原圖上,東半球位于右側,西半球位于左側,地圖標題中的ORBIS正好位于西半球上,DESCRIPTIO則正好位于東半球上。而章潢卻誤以為,這是一種固定的組合。因此,在《昊天渾元圖》上,當章潢將西半球畫在頁面正面時,ORBIS幾個符號也被同時描在此面上,而DESCRIPTIO幾個符號則與東半球一起出現(xiàn)在該頁的背面。圖3羅薩利1574年著作中的世界地圖1601年,利瑪竇獲準在北京居祝1605年5月,利瑪竇將兩架歐洲式日晷贈送給在山東張秋任職的李之藻。②李之藻用這些日晷進行實地測量后,認為它們比中國式日晷(李之藻稱其為“土圭”)更加先進。③利瑪竇在中國不僅制作了許多日晷,還創(chuàng)作過《日晷箴》(也就是費元祿所說的“日晷銘”),其中寫道:“凡物之失,以力可追復,以勤可裨補,惟時者否也。今日一去,來日益多,今日益遠矣,胡能復回乎!來日之日,力僅足來日之事為耳,胡有余以補今日之失乎!”④自利瑪竇入華以后,中國人在學習西方近代文明的過程中有過許多過失。在此全球化時代,祈愿中國在大步邁向現(xiàn)代文明時,能夠只爭朝夕,盡量避免“今日之失”。(責任編輯:王正華)·001·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①②③④參見海野一隆:《東西地図文化交渉史研究》,大阪:清文堂,2003年,第35頁。參見龔纓晏、馬瓊:《關于李之藻生平事跡的新史料》,《浙江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參見李之藻:《張秋地平日晷銘》,見李之藻:《李之藻集》,鄭誠輯校,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135頁。利瑪竇:《人壽既過誤猶為有》,見李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李之藻生平事跡的新史料[J]. 龔纓晏,馬瓊.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本文編號:3584670
【文章來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章潢《圖書編》萬歷四十一年(1613)刊本中的《畫因北極之度以定日晷圖》最后,講一講章潢《圖書編》卷一六中的“昊天渾元圖”
圖1章潢《圖書編》萬歷四十一年(1613)刊本中的《畫因北極之度以定日晷圖》最后,講一講章潢《圖書編》卷一六中的“昊天渾元圖”。章潢在此圖前面有這樣的文字說明:“《昊天渾元圖》,雖古有此圖象,嘗求之,莫可睹也。近傳之胡洛巴國,須合二圖,始見其全。始西瓜中只一蒂,分作四瓣,每瓣各分作九行,總之四九三十六,乃三百六十余度之象。然必從而四之者,因一圖難見其全,故分之為二。如《堯典》以四仲分作四時,便觀察故耳。高下度數(shù)亦然。且地象亦依天象分布列國,則夷夏中方遠近,即天度可知其在,亦一義也,故并存之。”這里的“胡洛巴”,即Europe(歐洲)的音譯。利瑪竇于1595年來到南昌后,與章潢成為好友。章潢還將利瑪竇所贈的世界地圖編入《圖書編》卷二九中,并稱“此圖即太西所畫”。①“太西”就是利瑪竇的字號。②在《圖書編》卷二九的世界地圖上,歐洲被稱為“歐羅巴”。而章潢在《昊天渾元圖》的說明文字中,不僅沒有提到利瑪竇的名字,而且還將“胡洛巴”當作一個國家的名字。因此,這幅《昊天渾元圖》應當是利瑪竇來到南昌之前,章潢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圖2章潢《圖書編》萬歷四十一年(1613)刊本中的《昊天渾元圖》有意思的是,根據(jù)《昊天渾元圖》的名稱及其文字說明,章潢無疑將《昊天渾元圖》當成了天文圖。但實際上,這是用橫軸方位投影法繪制而成的地球東西兩半球圖。而且,日本學者海野一隆等已經(jīng)指·99·龔纓晏:利瑪竇在南昌期間制作的日晷①②章潢:《圖書編》卷二九《地球圖說》,第35頁a,萬歷四十一年刊本,日本國會圖書館藏。如明朝祝世祿在《贈利瑪竇》一詩中注曰:“竇,太西國人”,見祝世祿:《環(huán)碧齋詩》卷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94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220頁。
羅薩利原圖上的拉丁字母描摹到他的《圖書編》中。其中西半球上方的幾個符號與原圖上的POLVS(意為“極”)非常相似。整幅地圖的標題ORBISDESCRIPTIO共10個字母,章潢在《昊天渾元圖》的上方也描摹上了10個符號。在羅薩利的原圖上,東半球位于右側,西半球位于左側,地圖標題中的ORBIS正好位于西半球上,DESCRIPTIO則正好位于東半球上。而章潢卻誤以為,這是一種固定的組合。因此,在《昊天渾元圖》上,當章潢將西半球畫在頁面正面時,ORBIS幾個符號也被同時描在此面上,而DESCRIPTIO幾個符號則與東半球一起出現(xiàn)在該頁的背面。圖3羅薩利1574年著作中的世界地圖1601年,利瑪竇獲準在北京居祝1605年5月,利瑪竇將兩架歐洲式日晷贈送給在山東張秋任職的李之藻。②李之藻用這些日晷進行實地測量后,認為它們比中國式日晷(李之藻稱其為“土圭”)更加先進。③利瑪竇在中國不僅制作了許多日晷,還創(chuàng)作過《日晷箴》(也就是費元祿所說的“日晷銘”),其中寫道:“凡物之失,以力可追復,以勤可裨補,惟時者否也。今日一去,來日益多,今日益遠矣,胡能復回乎!來日之日,力僅足來日之事為耳,胡有余以補今日之失乎!”④自利瑪竇入華以后,中國人在學習西方近代文明的過程中有過許多過失。在此全球化時代,祈愿中國在大步邁向現(xiàn)代文明時,能夠只爭朝夕,盡量避免“今日之失”。(責任編輯:王正華)·001·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①②③④參見海野一隆:《東西地図文化交渉史研究》,大阪:清文堂,2003年,第35頁。參見龔纓晏、馬瓊:《關于李之藻生平事跡的新史料》,《浙江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參見李之藻:《張秋地平日晷銘》,見李之藻:《李之藻集》,鄭誠輯校,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135頁。利瑪竇:《人壽既過誤猶為有》,見李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李之藻生平事跡的新史料[J]. 龔纓晏,馬瓊.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本文編號:3584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58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