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水星神像的圖像志研究——從波士頓美術館藏《辰星像》說起
發(fā)布時間:2021-11-13 13:59
流行于中古時期的水星神像最明顯的圖像志特征是手持紙、筆,并配以猿猴。其中手持紙筆的特征直接來自波斯的水星神像Tir。波斯水星神可以上溯到亞述和巴比倫文化中的智慧和書寫之神Nabu,后為瑣羅亞斯德教繼承。直到伊斯蘭化時期,水星神仍然保持著手持紙筆的圖像志特征。手持紙筆的書記官形象的水星形象,中古時期進入唐代中國被改造為配以猿猴的新形象。這一改造的依據是黃道十二宮與十二生肖的對應。這一創(chuàng)造最遲出現(xiàn)于八世紀初期。歐洲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早期相關占星文獻和圖像當中,有星神跟動物相配的信息,有些內容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零星的信息與唐代密教文獻中的內容相似。
【文章來源】:湖北美術學院學報. 2019,(04)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辰星像南宋絹本設色121.4cm×55.9cm藏于波士頓美術館
值得注意的是,此經對于七曜名字的翻譯,完整地保留了三種語言的名稱,比如水星的三種名稱:“水曜辰星,胡名咥,波斯名掣森勿,天竺名部陀!盵8]398其中,胡名即粟特名稱,波斯名是巴列維語名稱,天竺名即梵語稱呼。很大程度上,《宿曜經》正文當中沒有加入中國化的因素,而是揚景風以案語、注釋的形式,對照以中國相關的觀念。而《七曜攘災決》和《梵天火羅九曜》兩經直接將中國的五行、十二次的觀念融入,與域外的七曜和黃道十二宮一一配應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創(chuàng)造出一套新的五星神像系統(tǒng)。正如前文所論,這套新的五星神像圖像系統(tǒng),中國化元素最大的特點是有著十二生肖的特征。圖3 辰星像《梵天火羅九曜》插圖載《大正藏》第21冊No.1311第1卷第460頁
圖2 墨丘利(局部)Johann Sadeler 16世紀木刻版畫藏于耶魯大學美術館圖4 辰星像唐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局部)絹本設色藏于大阪市立美術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智化寺本《佛說金輪佛頂大威德熾盛光如來陀羅尼經》圖像研究[J]. 廖旸. 藏學學刊. 2014(00)
[2]宋畫《辰星像》所反映的中國古代辰星崇信及其形象考源[J]. 黃杰. 榮寶齋. 2012(05)
[3]12世紀西夏國的星曜崇拜[J]. Н·А·聶歷山,崔紅芬,文志勇. 固原師專學報. 2005(02)
[4]熾盛光佛構圖中星曜的演變[J]. 廖旸. 敦煌研究. 2004(04)
[5]永樂宮三清殿壁畫題材試探[J]. 王遜. 文物. 1963(08)
本文編號:3493147
【文章來源】:湖北美術學院學報. 2019,(04)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辰星像南宋絹本設色121.4cm×55.9cm藏于波士頓美術館
值得注意的是,此經對于七曜名字的翻譯,完整地保留了三種語言的名稱,比如水星的三種名稱:“水曜辰星,胡名咥,波斯名掣森勿,天竺名部陀!盵8]398其中,胡名即粟特名稱,波斯名是巴列維語名稱,天竺名即梵語稱呼。很大程度上,《宿曜經》正文當中沒有加入中國化的因素,而是揚景風以案語、注釋的形式,對照以中國相關的觀念。而《七曜攘災決》和《梵天火羅九曜》兩經直接將中國的五行、十二次的觀念融入,與域外的七曜和黃道十二宮一一配應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創(chuàng)造出一套新的五星神像系統(tǒng)。正如前文所論,這套新的五星神像圖像系統(tǒng),中國化元素最大的特點是有著十二生肖的特征。圖3 辰星像《梵天火羅九曜》插圖載《大正藏》第21冊No.1311第1卷第460頁
圖2 墨丘利(局部)Johann Sadeler 16世紀木刻版畫藏于耶魯大學美術館圖4 辰星像唐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局部)絹本設色藏于大阪市立美術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智化寺本《佛說金輪佛頂大威德熾盛光如來陀羅尼經》圖像研究[J]. 廖旸. 藏學學刊. 2014(00)
[2]宋畫《辰星像》所反映的中國古代辰星崇信及其形象考源[J]. 黃杰. 榮寶齋. 2012(05)
[3]12世紀西夏國的星曜崇拜[J]. Н·А·聶歷山,崔紅芬,文志勇. 固原師專學報. 2005(02)
[4]熾盛光佛構圖中星曜的演變[J]. 廖旸. 敦煌研究. 2004(04)
[5]永樂宮三清殿壁畫題材試探[J]. 王遜. 文物. 1963(08)
本文編號:34931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49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