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御史中丞的監(jiān)察職能探討
本文關鍵詞:漢代御史中丞的監(jiān)察職能探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監(jiān)察制度是漢代官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監(jiān)察機構為御史府(臺),御史府(臺)之監(jiān)察權責又實歸御史中丞。漢代御史中丞在四百年間經歷了逐步完善和強化的發(fā)展過程。其監(jiān)察范圍十分廣泛,涉及到漢代的行政、財政、禮儀、司法和軍事等諸多方面。御史中丞在漢代監(jiān)察體系中占有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不但與丞相司直、司隸校尉在監(jiān)察權限上存在著種種差異和聯系,而且與其上級御史大夫和其所督領的部刺史的關系也十分復雜。御史中丞作為漢代監(jiān)察制度的核心職官,對漢代吏治的澄清、中央集權的加強和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等諸多問題的解決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兩漢時期的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為基礎,并結合其他時期的相關史志材料,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之上,對漢代御史中丞的監(jiān)察職能進行探討,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第1章討論漢代御史中丞的設置及其遷選情況。首先,對御史中丞的設立時間,及其在西漢和東漢不同時期的演變情況進行考證;其次,對侍御史等漢代御史中丞的主要僚屬的設置和職能分工情況進行考察;最后,利用兩漢時期御史中丞的統計資料,對御史中丞的選拔標準、選拔途徑和遷轉方向進行分析歸納。 第2章從監(jiān)察內容和監(jiān)察機制兩個角度考察漢代御史中丞的監(jiān)察職能。一方面從漢代行政、財政、司法、禮儀和軍事等幾個領域,分別考述御史中丞監(jiān)察權的行使情況,均利用豐富的事例材料予以充分論證;另一方面主要探討御史中丞實現其監(jiān)察職能的各種監(jiān)察機制。 第3章集中探討了御史中丞在漢代監(jiān)察體系中的地位。首先,,對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丞相司直的地位差異,及其在監(jiān)察權限上的聯系和區(qū)別進行考察;其次,對御史中丞與御史大夫的隸屬關系,及其在行使監(jiān)察權上的聯系和區(qū)別進行分析;最后,對御史中丞與部刺史督領關系的建立和變遷狀況加以考證。 第4章探討了漢代御史中丞的歷史作用。首先,考察御史中丞整肅吏治的作用;其次,考察御史中丞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最后,考察御史中丞對穩(wěn)定社會秩序所產生的作用。并在其間分別分析他們受制于制度因素而造成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漢代 御史中丞 監(jiān)察職能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91.49;K23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前言10-16
- 1、選題意義10-11
- 2、研究現狀11-14
- 3、寫作思路與研究方法14-16
- 第1章 漢代御史中丞的設置及遷選16-35
- 1.1 御史中丞的設立及其演變16-22
- 1.1.1 御史中丞的設立時間16-19
- 1.1.2 西漢時期的御史中丞19-21
- 1.1.3 東漢時期的御史中丞21-22
- 1.2 御史中丞的僚屬22-27
- 1.2.1 侍御史22-24
- 1.2.2 治書侍御史24-26
- 1.2.3 其它僚屬26-27
- 1.3 御史中丞的遷選27-35
- 1.3.1 御史中丞的選拔標準27-29
- 1.3.2 御史中丞的選拔途徑29-32
- 1.3.3 御史中丞的遷轉方向32-35
- 第2章 漢代御史中丞的監(jiān)察職能35-46
- 2.1 御史中丞的監(jiān)察內容35-42
- 2.1.1 行政與財政監(jiān)察35-38
- 2.1.2 司法監(jiān)察38-39
- 2.1.3 禮儀監(jiān)察39-40
- 2.1.4 軍事監(jiān)察40-42
- 2.2 御史中丞的監(jiān)察機制42-46
- 2.2.1 受公卿章奏,舉劾違失42-43
- 2.2.2 外督部刺史,條察郡國43-44
- 2.2.3 御史中丞或僚屬親臨監(jiān)察44-46
- 第3章 御史中丞在漢代監(jiān)察體系中的地位46-60
- 3.1 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丞相司直的關系46-53
- 3.1.1 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丞相司直在監(jiān)察系統中的地位差異46-48
- 3.1.2 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丞相司直在監(jiān)察權限上的聯系和區(qū)別48-53
- 3.2 御史中丞與御史大夫的關系53-57
- 3.2.1 御史中丞與御史大夫的隸屬關系53-56
- 3.2.2 御史中丞與御史大夫在行使監(jiān)察權上的聯系和區(qū)別56-57
- 3.3 御史中丞與部刺史的關系57-60
- 3.3.1 西漢時期御史中丞與部刺史的關系57-58
- 3.3.2 東漢時期御史中丞與部刺史督領關系的削弱58-60
- 第4章 漢代御史中丞的歷史作用60-65
- 4.1 有利于澄清吏治60
- 4.2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60-62
- 4.3 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62-65
- 結語65-67
- 參考文獻67-71
- 附表:漢代歷任御史中丞一覽表71-82
- 作者簡介8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汪仕輝;;從《新唐書·宰相表》看唐代御史中丞的入相[J];學習月刊;2009年12期
2 明明;;歷代政治制度小辭典[J];歷史教學問題;1991年06期
3 毛健;;東漢“三獨坐”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羅義俊;秦漢的御史官制[J];江漢論壇;1986年12期
5 龍大軒;;唐代的御史推彈制度[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S1期
6 謝宇秋;劉筠生卒年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7 霍志軍;;唐代御史唱和詩芻論[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羅成富,田愛民;兩漢監(jiān)察制度述論[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9 魏向東;;西漢御史大夫二丞考辨[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10 任樹民;試論秦漢時期的監(jiān)察制度[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沙似雪;;略論宋濂的理學思想和文學主張[A];明史研究第4輯——慶賀王毓銓先生85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專輯[C];1994年
2 侯廷生;;冀州牧初探[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3 梁永宣;;北宋校正醫(yī)書局的成立與三朝丞相韓琦相關[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4 董仲舒;;詣丞相公孫弘記室書[A];董仲舒思想學術研討會?痆C];2004年
5 胡滄澤;;漢唐監(jiān)察制度的變革[A];唐史論叢(第九輯)[C];2006年
6 呂榮哲;;紫陽高第呂大奎[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蕭秦;;中國古代行政監(jiān)察官制述評[A];歷史與現實論稿[C];1991年
8 王家葵;張瑞賢;孫曉波;;《神農本草經》藥物產地研究[A];2000中藥研究論文集[C];2001年
9 方銘;;儒學復興與西漢官僚的道德操守[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10 趙凱;;漢魏之際“大冀州”考[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賢迅;海內外福州孫氏宗親掀起認祖歸宗熱潮[N];西部時報;2008年
2 牛撇捺;黨項人寧夏人楊朵兒只[N];華興時報;2007年
3 周天;北魏戰(zhàn)時體制中的御史中尉[N];檢察日報;2003年
4 周天;御史:從記史到監(jiān)察[N];檢察日報;2002年
5 程越華;北宋宰輔任職泰州考[N];泰州日報;2010年
6 周天;“三獨坐”與儒、法兼用[N];檢察日報;2003年
7 周天;魏、吳校事墮入特務政治[N];檢察日報;2003年
8 周天;監(jiān)察官之間的相互舉劾[N];檢察日報;2003年
9 周天;御史大夫為何位于三公之末[N];檢察日報;2002年
10 王戩;從制約點與支撐點看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權[N];檢察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汪慶紅;監(jiān)察與制衡[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王皓;宋代外交行
本文編號:3185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1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