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上兩次異域服飾引入對中國古代官服的影響
[Abstract]:Paying attention to absorbing and integrating the essence of excellent culture of other nationalitie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rich content and everlasting prosperity of ancient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Zhao Wuling King "Hu dressed and shot" and Hu dress "round collar robe" introduced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played a very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clothing in a pluralistic direction.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se two costumes takes place at different times and different contents, the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clothing culture and expanding the extension of ancient official clothing culture, and their influence is also extremely far-reaching.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分類號】:TS941.12;K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唐懿德太子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2年07期
2 ;太原市北齊婁S崮狗⒕蚣蟣╗J];文物;1983年10期
3 金石;;青銅器[J];文物;1977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志鵬;;法的和諧價值:可持續(xù)發(fā)展時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汪高鑫;;論“通經致用”的經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孔祥軍;;曹操政治戰(zhàn)略核心研究——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4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吳懷祺;;史學話語權與20世紀的中國民族史學——兼說10卷本《中國史學思想通史》[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6 王鶴巖;張志順;;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同一性與文化多樣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方勝;羅芳芳;;“九華四俊”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雷靜;;歷史時期新疆地區(qū)農業(yè)災害發(fā)展述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8期
9 高楠;宋燕鵬;;墓田上訴:一項南宋民間訴訟類型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王成勝;;漢靈帝私斂考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鄧華寧;芮錦偉;;三級綜合醫(yī)院的中醫(yī)文化建設[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3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4 安玲;;從傳統(tǒng)京劇的衰微看藝術形態(tài)的邊緣化[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論叢(第一輯)[C];2011年
5 霍子文;郭義軍;;新時期里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設性道路——運動訓練文化[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6 陳巍巍;;閩臺民間信仰中神圣性的構建——以保生大帝信仰為例[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7 陳倩;王敦輝;;全球化視閾下的閩商文化自覺[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楊狀振;;中國電視經營管理工作三十年機制流變研究[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金餅[A];1982年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2年
10 胡曉明;;西晉后期嗣君之爭考論[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龍飛;文化社會學視野下武術在登封的存在與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叢海平;元代軍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練達;制度、行為與經濟發(fā)展[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與現代轉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方浩然;韓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李成學;呂夷簡評傳[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森豪利;基于馬斯洛理論的日本旅游發(fā)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諸葛鎧;中國古代服飾的文化特征淺析[J];絲綢;2001年12期
2 祁建;;中國古代服飾顏色禁忌[J];中國纖檢;2008年03期
3 徐晶;;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中國古代服飾[J];天津紡織科技;2008年03期
4 羅yN波;;兼收并蓄與吐故納新——中國古代服飾融合性思維的顯現[J];絲綢;2009年04期
5 趙豐;中國古代服飾國際學術會議在荊州召開[J];絲綢;1991年10期
6 ;敦煌服飾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學術論壇[J];藝術設計研究;2013年04期
7 謝琴;中國古代服飾審美特性谫論[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12期
8 張慧坤,吳春勝;淺析中國古代服飾的“氣之精神”[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林小云;;中國古代服飾文化變遷演繹[J];海峽科學;2013年12期
10 諸葛鎧;試論中國古代服飾的流變觀[J];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陸婧媛;“漢服”:從文化到市場[N];光明日報;2007年
2 潮白;“國服”問題屬于十足的表面文章[N];南方日報;2011年
3 本報駐泰國記者 劉歌;天使之城”霓裳艷“[N];人民日報;2005年
4 李學英;有個性才有自己[N];中國保險報;2003年
5 徐迅雷;壇壇罐罐里的沈從文[N];中國文化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梅;先秦服飾審美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胡越;中國古代卷軸人物畫中的服飾表現[D];東華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賢;中國古代服飾制作工藝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2 豐蕾;論中國古代服飾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之構想[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97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49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