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海瑞心性論
[Abstract]:Hai Rui's upright and faithful introduction, can be described as a woman and children all know, but watch its actions know its learning. Hai Rui seeks sincere heart sex study, is very clear, and runs through his study, for the official road. At the same time, Hai Rui's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Zhu Zi and Lu Zi is also a true portrayal of his study of the nature of his heart.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海南省社科聯(lián)基金項目《海南古代學術思想史研究》(HNSK(GJ)12-40) 博士后二等基金資助《明代儒學文獻研究》(2013M542273)的前期成果之一
【分類號】:K2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旭;海瑞:陸、王心學的實踐者[J];陰山學刊;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歐陽嬌;王苗;;海瑞治世思想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年30期
2 汪韶軍;;海瑞的儒學見解與踐履[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3 張再林;;中國古代倫理學的身體性[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郭皓政;;明清小說視域中的海南[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5 劉祥學;;論海瑞的“廉名”傳播及歷史啟示[J];瓊州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長庚,方國根,衷爾鉅;朱子學思想研究新突破——“紀念朱子誕辰870周年”和“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0年12期
2 趙華富;元代新安理學家弘揚朱子學的學術活動[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3 張品端;朱子學東漸及其朝鮮化的過程[J];南平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4 吳長庚;紀念朱子誕辰87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孔子研究;2001年02期
5 潘富恩 ;朱子學研究史上的新突破──評陳來《朱子哲學研究》增訂本[J];孔子研究;2001年06期
6 魏宗禹;朱子學與當代中國思維[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張品端;“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概述[J];文史哲;2001年02期
8 曾振宇;朱子學研究的一部力作──讀《朱子性理語類》注釋[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9 李振綱;理性與道德理想主義——論朱子學的精神[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程利田;朱子學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發(fā)展[J];南平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令印;;略論廈門金門的朱子文化[A];閩臺文化研究[C];2006年
2 譚德禮;;朱子人本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3 錢穆;;朱子矗立中道[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4 胡道靜;;朱子對沈括科學學說的鉆研與發(fā)展[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5 王守華;;朱子學在日本[A];朱熹與中國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論文集[C];1988年
6 孫明章;;朱子學的歷史命運[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7 唐亦男;;從牟宗三先生的朱子研究探討朱子思想中的現(xiàn)代性[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8 潘立勇;;朱子理學美學的研究價值[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9 賴功歐;黎康;;論錢穆的朱子學[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10 林振禮;;鵝湖書院與白鹿洞書院朱子傳說的文化意蘊[A];中國書院論壇[3][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小草;朱子學在海外的傳播及影響[N];福建日報;2000年
2 鶴鳴;朱子學與中國文化重心南移[N];福建日報;2000年
3 記者 余傳詩;《朱子全集》出版[N];光明日報;2003年
4 成權;朱子研究又一力作出版[N];安徽日報;2006年
5 朱杰人;“道統(tǒng)”與朱子的新儒學[N];文匯報;2006年
6 陳來;打開經(jīng)典的門[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伊品壽;朱子學術研討會召開[N];閩北日報;2008年
8 楊楓;借助“國家名片”弘揚朱子文化[N];閩北日報;2009年
9 沈碧峰 楊謂;朱子為“媒”揚廉政[N];西部時報;2009年
10 記者 周琳;兩岸共同打造朱子文化品牌[N];福建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強;近世日本朱子學的確立[D];吉林大學;2009年
2 王秋;朱子學與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思想空間[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趙文源;朱子《易》注考源[D];浙江大學;2009年
4 吳冬梅;“心與理一”與“超凡入圣”之學[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尉利工;朱子經(jīng)典詮釋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良中;朱子《尚書》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郭鋒航;明初朱子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剛;朱子學傳入朝鮮半島研究(1290-1409)[D];暨南大學;2012年
9 黃曉榮;新朱子學還是陽明后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陳代湘;現(xiàn)代新儒學與朱子學[D];南開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Joseph E.Harroff(冷溪);比較哲學視域下的儒學詮釋學[D];山東大學;2008年
2 楊根東;朱子“禮”論[D];復旦大學;2009年
3 周后燕;陳榮捷朱子研究述評[D];西北大學;2011年
4 劉遠鑫;朱子詩歌之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勃然;朱子“誠”思想探析[D];河北大學;2011年
6 武守磊;王懋z延脛煸髄劦鬧熳友枷氡冉涎芯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聶飛;試論朱子的道德自律學說[D];四川大學;2007年
8 王蓉;從《朱子家禮》看儒家的家庭倫理觀[D];遼寧大學;2011年
9 李山河;錢穆的朱子哲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許偉;朱子與陽明格物致知說之比較[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589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45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