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代誠意伯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Ming Dynasty, Liu Ji, as the founder of the country, was regarded as sincere and created a family composed of him and the posterity of the assailant. The Earl of Epiphany ceased several times, then resumed, and eventually, along with a handful of other founding lords, continued aristocrat status until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political evolution of Ming Dynasty, the family changed from Wen-Chen to Wu-Chen. Although the family is not the most prominent aristocratic class in the Ming Dynasty, its privileged status is still enough to make its descendants arrogant and domineering, and most of them are illegal.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re was a complicated 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sincere uncle family and the imperial power, and the latter, as the honorary and noble Wu Chen family, showed the function of the aristocratic auxiliary wing imperial power.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248;D691.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田澍;呂楊;;近二十多年來大陸劉基研究綜述[J];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2 羅曉翔;;從劉世延案看明末南京治安管理與司法制度[J];明清論叢;2012年00期
3 吳仁安;;明朝開國元勛“誠意伯”劉基家族史述略[J];明史研究;2012年00期
4 陳梧桐;;劉基死因考[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閏吉;;劉基的病及對其詩文的影響[J];船山學刊;2008年03期
2 張宏敏;;劉伯溫的道緣[J];中國道教;2010年04期
3 楊國慶;明代南京城墻建造年代考略[J];東南文化;2000年09期
4 田澍;呂楊;;近二十多年來大陸劉基研究綜述[J];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5 俞美玉;;劉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張宏敏;;劉基文化解讀及其產(chǎn)業(yè)開發(fā)價值[J];黑龍江史志;2009年20期
7 鹿苗苗;;劉伯溫詞之“騷”、“辯”因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9期
8 呂立漢;從《蘇平仲文集序》看劉基的文學思想[J];麗水師專學報;1998年03期
9 周松芳;;自負一代文宗——論劉基的散文創(chuàng)作[J];麗水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10 呂立漢;;劉基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和風格特征——劉基詩歌藝術研究之一[J];麗水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夏玉潤;;重讀朱升及《朱楓林集》——兼析疑點重重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2 俞美玉;;劉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魁星;元末明初浙東文人群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陳濤;包公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3 白憲娟;明代《莊子》接受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甄洪永;明初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冬磊;劉基詩詞用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文豪;劉基道家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3 郭玉;劉基散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松林;劉伯溫傳說生成原因和衍生過程探析[D];溫州大學;2010年
5 顧瑞雪;劉基詩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方莉玫;吳師道年譜[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陳偉華;由“仁、善”到“理、氣”[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宋召海;宋濂社會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9 苗民;劉基入明后詩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10 韓道英;《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考釋與歷代“星野”變遷[D];暨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寶良;明代社會流動性初探[J];安徽史學;2005年02期
2 張研;;對清代州縣佐貳、典史與巡檢轄屬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3 陳學霖;關于劉伯溫傳說的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04期
4 陳文新;論對劉基的理解與誤解[J];貴州文史叢刊;2000年05期
5 張秉政,趙家新;劉基寓言文學“寓”的特征[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6 胡一華;漢、明初年經(jīng)濟思想比較——兼論劉基的經(jīng)濟思想[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趙家新,張秉政;羈絆的靈魂——劉基心跡探微[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易長發(fā);劉基論略[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呂立漢;榛蕪原野的一朵奇葩——論劉基的詞[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10 胡星斗;劉伯溫的謀略[J];華夏文化;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守文,何向榮;析“誠意伯”[J];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盛久遠;陳守文;;“三不朽偉人”劉伯溫在杭州[J];杭州(下旬刊);2010年11期
3 畢英春 ,胡一華;朱元璋與劉基——兼談朱元璋的知識分子政策[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1982年02期
4 畢英春;評劉基與李黨之爭[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1991年03期
5 畢英春;談神化劉伯溫[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2001年06期
6 周松芳;論劉基的遺民心態(tài)[J];學術研究;2005年04期
7 魏青;劉基和宋濂[J];殷都學刊;2000年04期
8 王正平;;劉基從忠元轉(zhuǎn)向投明析——紀念劉基誕辰680周年[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9 李青葆;;千古人豪劉伯溫[J];文化交流;2011年08期
10 周松芳;;忠臣與貳臣之際——劉基的仕明心態(tài)[J];文史知識;200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俞美玉;;劉基“三不朽”之一:所立之功[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2 沙似雪;;略論宋濂的理學思想和文學主張[A];明史研究第4輯——慶賀王毓銓先生85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專輯[C];1994年
3 徐泓;;全面的明代政治發(fā)展百科全書——讀張顯清、林金樹主編的《明代政治史》[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4 張兆裕;;明初國事與術數(shù)[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5 商傳;;元末明初的學風[A];明史研究論叢(第七輯)[C];2007年
6 賴亮郡;陳俊強;張文昌;;1950年以來臺灣地區(qū)隋唐五代史研究概況(上)[A];唐史論叢(第六輯)[C];1995年
7 穎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明史研究近況[A];明史研究論叢(第二輯)[C];1983年
8 山根幸夫;丁果;;近二、三年間日本明史研究的動向[A];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C];1991年
9 佟佳;;《明代開國功臣傳》出版[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10 李f擅,
本文編號:24585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45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