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代思想文化領域的開放與專制政策
[Abstract]:The Jin Dynasty carried out a relatively open cultural policy,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Han culture, advocated Confucianism, built schools to flourish imperial examinations, accepted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religions, all kinds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contended with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t the same time, the Jin Dynasty did not allow the dissemination of ideas contrary to the rule of the state, and carried out the autocratic policy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which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thoughts and wisdom and affected the greater progress of culture.
【作者單位】: 內蒙古民族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分類號】:K246.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文超;;宋朝時代變遷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變革[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王曾瑜;遼宋西夏金的避諱、稱謂和排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張波;;宋代婚姻中的重財現(xiàn)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4 席成孝;;漢水流域行政區(qū)劃在宋元時期的變化及其原因[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5 潘麗霞;;宋代秘密宗教治理背后的法律調整[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6 龐檜存;;宋代新興士人家族研究——以樓鑰家族為例[J];保定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7 鄧小南;“正家之法”與趙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于學斌,孫雪坤;金代孔廟的發(fā)展、成因及作用[J];北方論叢;2003年04期
9 田勁松;雕弓掛壁無用,照影落清杯——論儒道兩種文化心理沖突在辛棄疾詞中的表現(xiàn)[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10 楊昆;宋真宗與北宋興衰[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易華;;逐鹿中原——東亞文化中的蒙古式狩獵傳統(tǒng)[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2 鄒振環(huán);;西學在華傳播的三個堆積層與晚明、晚清的關聯(lián)[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韓偉;宋代樂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朱文慧;南宋東南地區(qū)的民間糾紛及其解決途徑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獄與政治[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宋春;宋代茶俗與行業(yè)經濟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6 殷慧;朱熹禮學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7 譚阿勇;宋代市場立法及信用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8 徐潔;金代祭禮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魏海巖;王安石變法中的宣傳斗爭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趙乖勛;宋代楚辭學[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運剛;論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培建;新編《全金詩》補正[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王楠;李綱在桂事跡與詩文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陳小香;明代的知識女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鑾;元代地方監(jiān)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姚奕;論宋代土地權利的法律調整及保護[D];南昌大學;2010年
7 龍蓉;宋代女性繼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8 賈連港;宋代內禪政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朱戰(zhàn)威;宋代隱士群體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劉莎;從法律層面看宋代婦女再嫁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峰;金代的圣節(jié)[J];北方文物;2002年04期
2 周峰;有關金代黃河浮橋的幾條史料[J];中國科技史料;2002年01期
3 劉麗萍;金代金銀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及相關問題[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年04期
4 晏選軍;金代理學發(fā)展路向考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吳鳳霞;金代文教政策探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6 吳鳳霞;金代興學與教育發(fā)展[J];史學集刊;2005年01期
7 吳樹國;;試論金代的桑稅[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6年02期
8 姜宏宇;;金代雕塑之社會生活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9 薛瑞兆;;論金代社會的藏書風尚[J];求是學刊;2006年06期
10 王德朋;;金代商稅制度考略[J];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喬幼梅;;金代貨幣制度的演變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A];中國錢幣論文集[C];1985年
2 趙光華;;金代北京地區(qū)園林志略[A];《圓明園》學刊第三期[C];1984年
3 李澍;;金代紙幣流通探析[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4 姚宏杰;;金代“六學”考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趙靖;;簡論金代服飾[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6 吳鳳霞;;金代直臣路鐸[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7 默書民;;金元時期冀州社會管窺[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8 白秦川;;金代銀鋌研究三題[A];“中國北方地區(qū)錢幣發(fā)現(xiàn)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專集(一)[C];2005年
9 白秦川;;金代銀鋌研究三題[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八輯)[C];2006年
10 吳丹;;金代錢幣藏品雜談[A];武漢金融(總第12期)——湖北錢幣專刊[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李玉君;金代的科技成就及其歷史地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本報駐陜西記者 趙建蘭;金代“劉處士”的別樣人生[N];中國文化報;2014年
3 記者何勇;受損金代佛像將進博物館[N];人民日報;2003年
4 馬洪;金代風箏鏡(博物一覽)[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5 本報記者 郝靜;李金代案曝內控漏洞 周成建“殺一儆百”整治美邦[N];華夏時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彭冰 本報實習生 何紅娟;閑不住的“金團長”[N];工人日報;2011年
7 富育光;周惠泉與金代文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8 記者 朱偉光 特約記者 齊光瑞;黑龍江雙城出土金代珍貴文物[N];光明日報;2002年
9 費勇軍;金代的慈善救濟事業(yè)[N];中國社會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叢明宇;“半拉城子”出土完整“金代青磚”[N];哈爾濱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宏;金代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徐潔;金代祭禮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蘭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宋立恒;金代社會等級結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6 劉輝;金代儒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王雷;金代吏員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王萬志;金代區(qū)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王永;金代散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萬志;金代山西區(qū)域文化[D];吉林大學;2006年
2 仉惟嘉;論金代河患[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3 鐘錚錚;金代文職朝官的俸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王對萍;金代女性政治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猛;金代水利機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楊雪;金代后妃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7 李拓;金代宗室斗爭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8 李宇航;金代寒食、清明詩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9 秦欣欣;金代武官俸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10 劉杰;金代手工業(yè)研究[D];渤海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181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41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