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漢唐時期商人在佛教東傳中土過程中的作用
[Abstract]:During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Buddhism in India and Central Asia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iddle Earth mainly through the Silk Road on land and sea. In the course of this process, most of the Buddhist monks who preached the dharma came to the Han land with the merchants, and the monks who sought the dharma in the west also accompanied the merchants, who, in addition to giving charity to temples and monks, also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such activities as the transmiss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the translation of sutr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mples. And one of the earliest monks in the Middle Land had the descendants of Hu Shang. The causes of these phenomena lie in the fact that the merchants in India and Central Asia have close ties with Buddhism, the merchants are widely used, the conditions of the Silk Road are difficult,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seeking the law in the west, and so on.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佛教與14世紀前的商人及商業(yè)研究”(12YJCZH25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34;K24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姚瀟鶇;;試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土商人的佛教信仰[J];史林;2011年02期
2 陳寒;;略論十世紀前來華梵僧[J];南亞研究季刊;2007年02期
3 姚瀟鶇;;隋唐時期中土商人的佛教信仰[J];云南社會科學;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趙曉星;;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特點與定位——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研究之一[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3 趙莉;吳炯炯;;“唐僧取經(jīng)圖”與《西游記》圖像在甘肅地區(qū)的流布[J];圖書與情報;2009年05期
4 曹之;霍艷芳;;玄奘“印普賢像”質(zhì)疑[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9年03期
5 潘吉星;《無垢經(jīng)》:中、韓學術(shù)論爭的焦點[J];出版科學;2000年04期
6 吳煥良;;十六國時期敦煌城市定位轉(zhuǎn)型芻議[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07年05期
7 李翎;海棠山摩崖造像與阜新地區(qū)清代密教特征[J];中國藏學;1999年02期
8 史金波;西夏的藏傳佛教[J];中國藏學;2002年01期
9 賴天兵;;兩種毗盧遮那佛造型:智拳印與最上菩提印毗盧佛造像探討[J];中國藏學;2009年03期
10 陸水林;;新疆經(jīng)喀喇昆侖山口至列城道初探[J];中國藏學;2011年S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閆愛賓;;錢弘O、汉传密教与宝箧印塔另^糩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2 鄭炳林;;晚唐五代河西地區(qū)的居民結(jié)構(gòu)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3 陸離;;俄、法所藏敦煌文獻中一件歸義軍時期土地糾紛案卷殘卷淺識——對Дх.02264、Дх.08786與P.4974號文書的綴合研究[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4 芮傅明;;彌勒信仰與摩尼教關(guān)系考辨[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5 彭杰;;龜茲石窟壁畫中的地神[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6 烏蘭;;印藏蒙一統(tǒng)傳說故事的由來[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7 康保成;;佛教與中國傀儡戲的發(fā)展(三)[A];《中國木偶皮影》總第7期[C];2009年
8 康保成;;佛教與中國皮影戲的發(fā)展[A];《中國木偶皮影》總第3期[C];2008年
9 杜斗城;許棟;;善無畏來華途經(jīng)“龍宮”考[A];龜茲學研究(第四輯)[C];2012年
10 霍旭初;趙莉;;克孜爾石窟出土“陶祖”初步研究[A];龜茲學研究(第五輯)[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穎濤;冥界與唐代敘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侯艷;漢譯佛經(jīng)之美術(shù)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尹勇;隋唐五代內(nèi)遷蕃胡族源考異[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于碩;唐僧取經(jīng)圖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宏濤;古代域外普賢信仰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師敏;圓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對日本文化的影響[D];西北大學;2011年
7 楊文法;熱貢賽姆耘宗教信仰類型與功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李維才;唐代糧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李輝;漢譯佛經(jīng)中的宿曜術(sh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羅yN波;漢唐時期禮儀服飾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栗志亮;唐代女子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英軍;宋代陰司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羅臻輝;歷史文化地理視野下的清水祖師信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袁志偉;遼代華嚴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李永斌;悟光法師密教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李麗;漢唐時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郭瑞蕾;唐代長安佛寺與詩歌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陳瑞霞;唐代皇家功德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關(guān)靜瀟;準提佛母及其信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永剛;佛教護國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郝春文;隋唐五代宋初佛社與寺院的關(guān)系[J];敦煌學輯刊;1990年01期
2 姚瀟鶇;;試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土商人的佛教信仰[J];史林;2011年02期
3 史葦湘;;敦煌莫高窟中的《福田經(jīng)變》壁畫[J];文物;1980年09期
4 盧華語;;六朝商人詩及所反映的商品經(jīng)濟[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05年04期
5 朱和平;試論魏晉南北朝商業(yè)的特征[J];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6 李曉敏;;造像記:隋唐民眾佛教信仰初探[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正曉;中國內(nèi)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小平 ,何國俊;漢唐時期的銅,
本文編號:24165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41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