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地震災害及賑災述論
[Abstract]:China has been a country with many earthquakes since ancient times.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most provinces in China have occurred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6 or abov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the frequent periods of earthquakes in China, especially Kangxi peri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s in the Kangxi perio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aster relief measures for reference. Firs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Kangxi earthquake.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in Kangxi period. The Qing Dynasty was an era of frequent earthquakes in our country, which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than any other dynasty in history, according to Deng Yunte's "Zhong"
【作者單位】: 防災科技學院;
【基金】:防災減災青年科技基金項目“直隸地方志中災荒史料整理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基金號:201103
【分類號】:X43;K24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鳳祥;;清代地震災害時空分布情態(tài)分析——以《清史稿》為參照[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卜風賢;我國減災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形勢和對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龔光明;楊旺生;;元代農(nóng)業(yè)災害成因論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6期
3 劉麗麗;;明清時期長江下游地區(qū)自然災害的特點與成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邵侃;商兆奎;;唐代的災荒與人口流遷[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李昌寶;葉世昌;;略論先秦時期的社會保障思想——中國古代社會保障思想的初步形成[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1年02期
6 趙煜;田亮;;“關中八惠”建設的歷史意義[J];大家;2012年06期
7 陳雁;20世紀初中國對疾疫的應對——略論1910~1911年的東北鼠疫[J];檔案與史學;2003年04期
8 張明愛,蔡勤禹;民國時期政府救災制度論析[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9 吳科達;面向現(xiàn)實的歷史關懷——讀《國家、社會與弱勢群體——民國時期的社會救濟》[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10 李仕明;王更生;沈焱;;多難興邦,多難礪黨——汶川地震彰顯中華民族的無限希望[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方中;;1934年長江中下游的旱災[A];近代中國(第九輯)[C];1999年
2 鄭二紅;盛邦躍;;試析徐光啟的荒政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穎;1978年以來中國救災捐贈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張成福;唐宋農(nóng)民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陳珊;我國自然災害受災人口社會救助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龔光明;中國古代害蟲觀念與防治技術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昝金生;民國時期江南農(nóng)村金融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劉彤;氣象對旅游業(yè)的影響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7 孫善根;民初寧波慈善事業(yè)的實態(tài)及其轉型(1912-1937)[D];浙江大學;2005年
8 蔡勤禹;國家、社會與弱勢群體[D];南京大學;2001年
9 李金玉;周秦時代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思想與實踐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10 王宏偉;晚清北京社會救濟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應斌;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運動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2 張家惠;國民政府時期青島慈善事業(yè)研究(1929-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黃胤;元代江西地區(qū)災荒和賑恤資料匯編[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振華;區(qū)域糧食作物產(chǎn)量、養(yǎng)分效率和經(jīng)濟效益的關系及調控途徑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5 黃福銘;明清時期番薯引進中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永軍;衰敗與復蘇:國民政府初期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學;2011年
7 吳力勇;清代順天府旱災與禳災初探[D];暨南大學;2011年
8 段然;晚清災荒中的乞丐問題[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琴;近代西南地區(qū)的慈善事業(yè)(1840-1949)[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娜;北洋政府時期青島慈善救濟事業(yè)研究(1922-1929)[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延興,耿洪,胡新康,帥平,張中伏;大地震緯向分布的基本規(guī)律與動力學解釋[J];地震;2001年02期
2 閔宗殿;關于清代農(nóng)業(yè)自然災害的一些統(tǒng)計——以《清實錄》記載為根據(jù)[J];古今農(nóng)業(yè);2001年01期
3 魏章柱;清代臺灣自然災害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潘紹煥;板塊構造學說與地震[J];郵電設計技術;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23808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38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