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按與明代災荒救濟
[Abstract]:The central force of famine relief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y reported disaster injury, please take relief; visit disaster injury, verify the disaster situation; be ordered to relieve disaster, administer relief affairs; supervise relief, clarify the official administration. There is a cross and division of duties between the two posts. The patrol focuses on disaster prospecting and disaster relief supervision, and the governor focuses on reporting disasters and leading disaster relief, which jointly promotes the relief of famine, and has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However,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disaster relief program and its corruption and inaction also seriously affected its function.
【作者單位】: 河南師范大學;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研究項目“明代災害危機與政府應對策略研究”(10YJC770040) 2010年河南師范大學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521) 2011河南省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2011GGJS-069)
【分類號】:K248;X43;D69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4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5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6 周志斌;;明清時期江蘇農業(yè)中的雇傭勞動狀況[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9期
7 于志勇;;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歷史文化期的氣候變遷與沙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8 陳聯;明清時期的蕪湖榷關[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9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養(yǎng)教育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陶明選,李勇;程演生《天啟黃山大獄記》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國平;吳志良;;“火者亞三”生平考略——傳說與事實[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3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姚阿玲;;現實與非現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李青唐;;《水滸》“殺嫂”故事的溯源與演繹[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7 朱亞非;;明初以德睦鄰與勸和息爭[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8 林金樹;;試論明代蘇松二府的重賦問題[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9 陳學霖;;關于《明太祖皇帝欽錄》的史料[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10 南炳文;;朱元璋撰二丘樂章的重視民眾思想[A];明史研究論叢(第六輯)[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鐵華;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8 吳為民;漢語性別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宋佳;經方50味藥物在明代13位醫(yī)家中的用量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肖紅艷;《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迎芬;樂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文芝;萬歷朝的市民運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忠彬;淺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雅蘭;歸有光文學散論[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飛;陳維崧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要琦;李東陽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8 劉文英;文征明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黃漫遠;明中后期儒學平民化進程中書院教師角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慧華;明代江西縣級財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子輝;明代引進的農作物對中國飲食的影響[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1997年03期
2 薛雁;明代絲綢中的四合如意云紋[J];絲綢;2001年06期
3 沈華榮,鄭乃章,曹春娥,熊春華,劉陽;明代永樂瓷質墻地磚的研究[J];中國陶瓷工業(yè);2002年06期
4 任克;明代絲織業(yè)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淺探(上)[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98年05期
5 任克;明代絲織業(yè)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淺探(下)[J];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6 陳致敏;明代景德鎮(zhèn)民窯青花裝飾特點[J];陶瓷研究;2003年04期
7 羅樹寶;印刷字體史話(八) 明代印刷字體[J];印刷雜志;2004年03期
8 董云英,賀鳳;明代漠南地區(qū)的災情及其社會危害[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年04期
9 周吉友;明代無錫安國的銅活字印刷[J];印刷雜志;2001年05期
10 王檸;;試論萬恭的治河思想[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馬冠朝;陳育寧;;明代茶馬貿易官營體制的制度框架研究[A];紀念《元亨療馬集》付梓400周年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中獸醫(yī)學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華東區(qū)第十八次中獸醫(yī)科研協作與學術研討會暨獸藥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張美鶯;;明代福建私家藏書興盛的原因與特色[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包國滔;;論明代國子監(jiān)祭酒宋訥的治監(jiān)之道[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張曉紀;;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致元;;明代對鳳陽府的災蠲[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耿杰;;試析明代學者對經史關系的探討[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澍;明代對河西走廊的開發(fā)[N];光明日報;2000年
2 ;港發(fā)現明代村莊遺址[N];光明日報;2000年
3 湖南益陽師范學校 郭啟明;重新審視明代書法藝術[N];美術報;2002年
4 黃鈺財;明代古剎銀杏堂[N];中國旅游報;2002年
5 光思;《中國明代檔案總匯》[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6 ;南京發(fā)現明代鑄鐘遺跡[N];新華日報;2000年
7 大連大學人文學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與帝位傳承[N];光明日報;2002年
8 包來發(fā);明代養(yǎng)生專著《遵生八箋》[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2年
9 趙智強;景德鎮(zhèn)與明代五彩[N];中國商報;2002年
10 陳文平;明代坐具大觀 [N];中國商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文仙;明代套色印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沈文凡;排律文獻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藍武;元明時期廣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4 趙靜;金元明時期溫病理論演變與發(fā)展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7年
5 沈敏;明代“神仙劇”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孫春青;明代唐詩學[D];南開大學;2005年
7 江枰;明代蘇文研究史稿[D];復旦大學;2005年
8 黃明光;明代科舉制度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趙艷;明代方劑學成就與特點研究(公元1368年~1644年)[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6年
10 余意;“詞學吳中”與明代詞學之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艷娟;明代女性貞節(jié)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虎;明代木刻人物畫題材與風格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肖英;明代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士嶺;試論明代的人口分布[D];鄭州大學;2005年
5 林建筑;明代水西彝族及其與中央政權的關系[D];內蒙古大學;2005年
6 陳昕;明代國子監(jiān)實習歷事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8 張然;明代家訓中的經濟觀念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何瑞軍;明代與日本足利幕府朝貢貿易之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10 黃阿明;明代戶部機構及其運作[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187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31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