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研究
[Abstract]:Xia Wanchun was a notable writer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lthough he lived only 17 years old, he was precocious and immortal, and his literature had a place in both 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ry history. About Xia Wanchun's research, is relatively lagged and scattered, even his surname and first name can not be confirmed. On the basi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his surname and first name, the reason, place, time and child of his arrest, the paper tries to accurately outline Xia Wanchun's complete life track.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his father, Xia Yunyi, Xia Wanchun had a wide acquaintance with many talented people, and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cre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personal style. In addition, Xia Wanchun's creation, influenced by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After Jia Shen's transformation, the difficult social reality and the change of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made his creation take a great turn.
【學(xué)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
【學(xué)位級(jí)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hào)】:K248.3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潔;;追憶與感悟同在——淺析張岱小品文主旨[J];長(zhǎng)城;2011年08期
2 陳鑒昌;;郭沫若歷史劇出色的人性解剖[J];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0年00期
3 何梅琴;;歷代“張良詩(shī)”及其精神意蘊(yùn)[J];平頂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1年03期
4 杝擱昌;;郭沫若史劇昭示人的存在規(guī)律[J];蜀學(xué);2010年00期
5 扈耕田;;晚明復(fù)社《留都防亂公揭》事件新議[J];史學(xué)月刊;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huì)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勇剛;;云間派文學(xué)研究[A];遼寧省哲學(xué)社會(huì)科學(xué)獲獎(jiǎng)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韓立群;;從人物塑造看郭沫若歷史劇的浪漫主義特色[A];郭沫若研究第三輯[C];1987年
3 謝保成;;郭沫若的歷史人物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輯[C];1986年
4 靳明全;;論郭沫若史劇創(chuàng)作中的情感和思維[A];“郭沫若在日本”學(xué)術(shù)討論會(huì)論文集(一)[C];1988年
5 羅炯光;;郭沫若的中國(guó)古典文學(xué)觀[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jì)念文集[C];1992年
6 傅正乾;;郭沫若史劇理論的結(jié)構(gòu)核心——兼論郭沫若歷史悲劇觀的形成[A];郭沫若研究第三輯[C];1987年
7 廖全京;;無(wú)處不在的熱泉與活火山——郭沫若史劇創(chuàng)作中情感表現(xiàn)的考察[A];“郭沫若在重慶”學(xué)術(shù)討論會(huì)論文集[C];1985年
8 劉揚(yáng)烈;韓云波;;論郭沫若抗戰(zhàn)史劇與俠義精神[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jì)念文集[C];1992年
9 鄧牛頓;;郭沫若創(chuàng)作的崇高美[A];郭沫若研究第三輯[C];1987年
10 翟清福;;論郭沫若在歷史研究中的民族思想[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余飄;中國(guó)人民心中的詩(shī)[N];文藝報(bào);2007年
2 伍立楊;大自然的十種聲[N];檢察日?qǐng)?bào);2003年
3 鴻源;讓“責(zé)任”輝映人生[N];焦作日?qǐng)?bào);2007年
4 譚蘇光;春日風(fēng)雨悲興亡[N];人民政協(xié)報(bào);2002年
5 毛志成;寫大氣文章[N];中華工商時(shí)報(bào);2000年
6 傅明;明季詩(shī)人陳子龍[N];光明日?qǐng)?bào);2002年
7 李榮 吳紀(jì)盛;上海松江紀(jì)念建縣1250周年[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8 本報(bào)記者 吳禮明 張建華;情在青山綠水間[N];中國(guó)信息報(bào);2002年
9 本報(bào)特約評(píng)論員 朱建芳 宜春退休教授;王茂華:生命有價(jià) 精神不朽[N];宜春日?qǐng)?bào);2010年
10 顧建國(guó);文化維度與當(dāng)代意識(shí)[N];光明日?qǐng)?bào);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劉勇剛;云間派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2年
2 顧克勇;陸云龍、陸人龍兄弟文學(xué)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嵐嵐;夏完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4年
2 黨波濤;解讀夏完淳[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5年
3 林毓莎;徐寅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8年
4 胡正偉;黃周星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汪孔豐;云間詩(shī)派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5年
6 秦鳳;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6年
7 吳丹丹;郭沫若歷史劇創(chuàng)作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6年
8 汪鋒;清初散曲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7年
9 錢惠娟;初中歷史教學(xué)與鄉(xiāng)土歷史資源整合的實(shí)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10 王明皓;《黃庭經(jīng)》“眾神”思想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2005年
本文編號(hào):2277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277659.html